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焚曾获过“京派”组织的《大公报?文艺》“文艺奖金”,也与“左翼”文人交往共同编辑《尖锐》杂志,艺术表现上兼具“左翼”和“京派”的特色,而所有这些矛盾把研究者的兴趣点最终都引向了芦焚的流派归属,是“左翼”还是“京派”?早期的一些研究注重从文本的诗意分析把芦焚与沈从文放在同一维度上,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芦焚的“京派”归属也暗含了他“似京派”的性质。随着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芦焚表现一二九运动的新史料、早期散轶文章被挖掘,他早年参加反帝大同盟的体验也被重视起来,这样芦焚与“左翼”的关系似乎逐渐明朗,甚至有些学者推翻早期“京派”的言论,注重从报刊杂志的研究中重新发掘芦焚的“左翼”身份。对于二者不同的归类,显示的是作家不同文艺观问题。在没有明确作家的文艺理论支撑点时,无论是从外部史实出发把芦焚作为“左翼”的一员,还是仅从文本中风景诗意的描画,把芦焚作为“似京派”的代表都有失偏颇。本文从芦焚的文艺观出发,结合把外部史实和内部文本,从芦焚接受的文化理论、文本内部表达的方式、作家写作的心理基础三个方面,探究芦焚流派的归属。 绪论部分对芦焚的小说特点进行叙述,在对芦焚小说创作进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引出本文选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芦焚的流派的归属彰显着作家文艺观问题,进而引出本文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本章在已掌握的资料中理清芦焚所受的理论影响,探究其创作的理念支撑。芦焚同时受到普罗文学、鲁迅革命思想、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而西方和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形式只化为了他对社会现实表现的一种手段,形成了他用艺术的方法反映时代的文学观,造就了他基本的“左翼”立场。 第二章主要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芦焚文本中诗意风景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阐释芦焚文艺观在文本中的表现和作用。芦焚以文学反映生活的唯物史观让他把诗意的风景化为了现实具象表现的物质层面,而自身经验的世界让他避开“左翼”先验批判的话语窠臼,表现出超越的力量。 第三章从作家的心理动机出发,寻找芦焚另类“革命”写作的心理来源,进而在历史场景中探索芦焚和正统“左翼”话语分歧产生的真正原因。芦焚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而非政党的派别出发,从自身体验而非空洞的口号出发,看取了“革命”的意义,在为人生的态度上与“左翼”达成一致,在艺术观念和文学功能上产生分歧。可以说,芦焚与“左翼”之间的矛盾依然延续的是革命文学论争中革命文学创作方法上的矛盾,他们依然是“左翼”内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