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各领域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教育领域也是如此。网络学习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研究,成为教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众多研究结果认为,网络学习效率作为网络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多数学习者已经习惯了传统学习方式,对新型的网络学习形式还未能有效适应。尽管如此,当前的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多半集中在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学生层面,对于广大普通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少有提及。同时,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测量工具,使大量的调查结果及研究结论只停留在“文章”与“思考建议”的阶段。而一个好的测量工具,无疑可以对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已有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然后以半开半闭的访谈问卷方式,构建出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结构,参考已有的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并以较为规范的步骤初步制订了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量表,经过各项数据检验,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能够作为测量工具使用。因此,我们使用自编量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内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总体水平不高,并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要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水平,分析除学生自身因素外,其他影响适应性水平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对于网络学习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访谈问卷(见附录)和半开半闭的访谈方式,对部分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从学生、学校、社会等角度对影响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对策。从学校层面要树立观念、建立网络学习、改善网络环境,教师层面要丰富理论、网络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网页设计层面的美学设计和适应性环境的创设。
尽管本研究对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表编制过程中,由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资金等问题,测试样本未能在大范围内抽取,其中的部分程序不是特别规范,一些数据还不是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真实性。二是现状分析中只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未能进行多因素的交叉分析,努力发现各因素中存在的相互关系。三是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时,未能对个案进行长期跟踪,而只是简单的即时访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高师院校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于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