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O标记人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MR成像实验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研究表明血管损伤后循环内皮细胞可以通过降低内膜增生的形成对于表面的再内皮化过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建立一种有效的活体疗效评价手段,即监测移植的内皮细胞在体内存活、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对进一步探讨细胞移植对脏器功能改善的机制和指导未来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   初步探索利用/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特异性标记人内皮细胞(ECV-304),于体外对标记前后的ECV-304活性,增殖,凋亡,ROS、白噬性溶酶体的产生等情况进行研究,探索SPIO标记细胞的最佳条件及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探讨SPIO示踪标记动脉粥样斑块可行性,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材料和方法:   不同浓度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SPIO-PLL)特异性标记ECV-304,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原子发射光谱仪对细胞内的铁和标记效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借助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活性氧(ROS)、自噬性溶酶体、线粒体膜电位(△ψm)分子探针,体外检测高浓度SPIO诱导的ROS和自噬性溶酶体的产生以及△ψm的变化情况。对标记后的ECV-304使用1.5 T磁共振成像(MRI)体外扫描。对模型动物经静脉注射SPIO和移植SPIO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对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结合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经SPIO-PLL复合物标记ECV-304后,其胞质内出现蓝色铁颗粒,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体积,细胞器无明显变化,胞质内含有包裹SPIO颗粒的囊泡;计数统计表明,标记24 h标记率即达到100%;延长标记时间并不会使细胞内铁含量增加;SPIO-PLL复合物在50 μg/ml以下时,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高于50 μg/ml的SPIO-PLL会使细胞内ROS产生量增加,△ψm下降,自噬性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有增加的趋势,经过L-N-乙酰半胱氨酸(L-NAC)预处理,ROS产生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在对体外标记的细胞MRI各扫描序列中以T2*WI系列上标记前后的MR信号强度改变(△SI)最大且与细胞数量有关。病理分析显示外周静脉直接注射SPIO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的肝脏枯可细胞中有普鲁士蓝染色阳性颗粒;移植经SPIO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中,血管壁粥样斑块内可见染色阳性颗粒。   结论:   SPIO-PLL体外标记内皮细胞的适宜条件是25 μg/m标记24 h。浓度在50μg/ml以下时,应用SPIO-PLL复合物标记内皮细胞安全、有效。ROS清除剂L-NAC可以延缓或部分阻抑细胞死亡,同时SPIO诱导自噬性溶酶体数目增多,可以认为高浓度SPIO诱导的细胞死亡,可能是自噬与ROS诱导的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标记的内皮细胞数量为1×105即可在MRI各序列被检测到信号降低。
其他文献
细胞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降解细胞内蛋白和细胞器用于再循环利用的的一个动态过程,近年来因其在癌症的研究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受到极大关注。   纳米富勒烯C60
学位
嗜盐菌是首类被人们发现的极端微生物。嗜盐菌由于其独特的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在多领域都存在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对嗜盐菌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课题从新疆盐碱湖分
珠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日益增加的城市发展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影响,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珠海红树林的自然地理分布特征,本文将珠海淇澳岛和鹤州北开垦地的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