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宪政作为一种切实保障公民权益的制度和理念,已成为当前中国急切的需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宪政在观念理论层面、制度机制层面和操作运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宪法的过渡性和存在的不足,对增强宪法稳定性提出了设想和建议。第一部分宪法的稳定观。从形式上的稳定和实质上的稳定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中国宪法的稳定性。形式上的稳定表现为宪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形式意义的宪法稳定不能解释和描述一个国家运行中的宪法状况。实质上的稳定是指宪法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相适应。一部宪法不管是否有过修改,甚至较大的修改,只要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就应被视为是稳定的。在新中国曾经出现过四部宪法,每次更替修改都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相适应,所以,从整体上讲新中国的宪法发展是稳定的。第二部分中国宪法不断变动的原因。从中国宪法的性质和新中国宪法的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性质上看,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坎坷决定了宪法在中国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她需要一个从政治法向公民法、从工具向信仰的转变过程。从内容上看,宪法中涉及了过多的关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健康发展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第三部分我国宪法的变动促进了国人宪政意识的培养。从宪法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宪法的变动非但没有伤害到民众的宪政信仰反而对其还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上的护法战争和几十部宪法性文件出炉,没有削弱国人的制宪热情,反而在全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打下了这样的烙印。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修宪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宪法关注效应,逐步在国人中树立起宪法意识,产生宪政信仰。第四部分增强我国宪法稳定性对策。针对我国宪法的过渡性和存在的不足,从不断完善宪法修改制度、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动中国宪法发展、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真正接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加强我国宪法稳定性提出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宪政建设不仅仅是深化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力图通过对新形势下中国宪法的分析研究,对加强中国宪法稳定性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