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锚固机理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机基础是由钢环与混凝土组成的钢混组合结构,风机基础钢环是风机基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支撑结构的塔体及基础不可避免要承受巨大的风力作用,它要承受从风机塔架通过钢环传到基础的各类荷载。作者对现有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发现各国规范对埋入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环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各国研究人员对锚固机理和粘结应力传递特征尚无统一认识,因此风机基础型钢混凝土粘结、锚固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由于风机荷载和基础的构造与普通结构有所不同,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有着独自的特性,论文对简化模型锚固机理的试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理论初步分析计算风力发电机基础钢环的埋置深度,并通过简化模型轴心拉拔试验得出了型钢与混凝土沿锚固长度的粘结应力传递及其分布规律。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锚固机理与试验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国内外的研究与进展。风机基础属于钢混组合结构,因此其粘结应力传递机理及分布规律与型钢混凝土结构类似。通过研究目前钢混组合结构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对比风机基础钢混组合结构,分析了风机基础钢混组合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第二章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锚固机理试验研究。通过对风机基础钢环受力性能的分析,得出了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能够有效粘结,主要通过钢环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包括三部分组成,以及钢环端头的端板抗剪来承担荷载。第三章风机基础钢环与混凝土粘结应力传递机理试验研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理论分析并计算确定了风机基础钢环的埋置深度,通过拉拔试验得出了风机基础钢环沿锚固长度的粘结应力传递机理和分布规律,为风机基础钢混组合结构的细部结构设计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提供相应的依据。第四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风机基础钢环、混凝土受力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混凝土和钢环的材料基本力学参数分析,仿真风机基础内部的粘结应力传递及分布规律,为风机基础设计中筒体锚固长度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较,提出了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理论计算方法确定的钢环埋深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分析结果与试验值比较,验证了基于型钢与混凝土基本力学参数的风机基础有限元模型能反映风机基础的基本力学特征。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风机基础设计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数值模拟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风机基础结构有限元分析,为了使理论分析得以完善与改进,需进一步对各种受力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将其成果应用于风机基础的工程设计中。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港口生产特点和港口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提出并构建了港口企业诚信经营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6个评价要素、30个评价指标以及61个评价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运用
采购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起点 ,文章介绍了电子商务下的企业网络采购模式 ,并给出了典型的网络采购应用流程
本文具体介绍了亚洲主要航运中心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在经济体制、税收制度、法律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完善
<正>工业地产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最早的工业物业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从1945年开始很多国家将工业地产纳入整个国家发展策略,但是直到1970年,工业地产才
交通需求的增长使得道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道路信息的提取对安全监测的作用日趋明显。车辆作为道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提取特征尤为关键。车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
城市生态建设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觉醒,是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反思。环城绿带作为上海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空间的主体,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
在现代,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和高速发展,特别是手机应用的智能化,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从而导致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众多的利益导
<正>"互联网"一词从出现到今天,不过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新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互联网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将以其突飞猛进的姿态成为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异常与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5-羟色胺作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癫痫的发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激动5-HT1A和5-HT2C受体、拮抗5-
随着路网向山区的拓展,线路标准的提升,特别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大规模的修建,会遇到大量的高水头富水隧道问题。“以排为主”的隧道地下水处治理念不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