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ushu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先秦两汉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集中探讨这个时期诗歌所渗透的生命意识以及艺术显现,揭示它的原型意义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奠基作用。尽可能全面地揭示中国古代早期文学与生命意识的关联,努力沟通古代文学和古代哲学、古文字学、文学理论等诸多领域,使学科整合落到实处。本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章:自强不息和悲士不遇——自我实现的自励和自悼。先秦两汉时期,对于人生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期间所产生的诗歌,有的表现出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的抒发人生价值难以实现的苦闷和忧伤。表现这种生命意识的载体出现的有四言诗、五言诗,也有骚体诗。自励诗和自悼诗的思想倾向有单一和驳杂之分。自励诗渗透的是周代传统观念,是儒家思想。自悼诗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观念。 第二章:忧生行乐和避世隐遁——自我解脱的沉沦和逃遁。忧生意识与及时行乐是贯穿先秦两汉诗歌的一条重要思想主线。《诗经》表现人生易逝、及时行乐的作品还只是涓涓细流,到了汉代,这类作品的量和质都出现了飞跃。这一转变,不是诗歌独立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风气起了决定的作用。以归隐为主题的作品在《诗经》中就已经存在,奠定了这类作品的原型。到了汉代,它们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出现。 第三章:自然和社会暴力挤压下的呻吟——生存困境中的安全危机。先秦两汉诗歌对自然暴力的反思呈现出两条线索:一是将天灾与统治者的治理联系起来,反思人为的过失;二是从个体生命的感受出发,描写自然暴力对人的形体心灵所造成的伤痛。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先民承受社会暴力的痛苦与抗争以及对遭遇谗言伤害的个体生命的思索。 第四章:生命横遭摧残的哀叹和控诉——寓言诗的反伤害意识。先秦两汉时期的寓言诗以多种方式显现生命所遭受的伤害,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气氛渲染、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先秦两汉时期的寓言诗贯穿反伤害的生命意识,同时又渗透浓郁的家园情结和骨肉亲情,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血缘纽带强有力的特征。这些诗歌参与了那个时期诗体的演变,是积极的推动力量和活跃因素。七言诗、五言诗的出现,都和寓言诗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五章:悼亡的痛楚和自绝的无奈—生死幽明转换滋生的哀歌。先秦两汉时期先是出现四言体的悼亡诗,既而又有骚体的悼亡辞,到了汉代,又有杂言体的哀悼诗和骚体的悼亡辞并存。由于哀悼的对象不同,作品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非正常死亡类型悼亡诗表现出死亡恐惧感、渗透着价值判断。汉代绝命诗不是像屈原那样表现出浓郁的群体观念,而是以个体为本位,同时,价值判断呈现日益淡化的趋势。受散体赋的影响,汉代绝命诗多是直接抒发感情,较少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 第六章:对死亡的拒绝和对仙乡的企盼—摆脱人生有限的神游及仙术。长生久视本来是想使生命在时间上无限地延长,先秦两汉诗骚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却是采用了空间拓展的方式,通过在仙境、神境、道境中神游及其对所见到的不同景观的描写,展示了生命在不同层面的状态。先秦两汉诗骚作品把服玉作为成仙术加以表现时,它所蕴涵的是水崇拜观念。餐霞服气实质则是以气为本的生命理念,是用生命一体化观念沟通人和自然。蜕变使生命获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自由,在新的自由状态中获得永恒,这种生命意识颇有辩证色彩。汉代求仙诗按作品的主角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结构模式。
其他文献
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利用了职业发展理论与模型、助人技巧、劳动力市场信息、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咨询/督导、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培训技能等相关技能,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公司享有重大合法权益从而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或公司对其重大合法权益存在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或组织体,公司债权人以其对公司享有的重大、合法的债权权益而
文学批评方法的综合是各种文学理论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结构主义理论家托多洛夫明确指出: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从方法论上看,正走向综合。不存在单一的方法,大家使用各种方法
借代是借关系紧密的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的一种辞格,一种使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很高的重要修辞格。其使用频率仅次于比喻。然而,它远不止是一种修辞方式,亦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
以语言文字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老挝拉丁苗文对海外苗族习得英语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单字母而言,英文和苗文很多字母读音相同或近似,因此苗文的发音能力可以迁移到英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引人瞩目的金融创新。目前,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不是讨论应不应该开展的问题,而是探讨如何开展的课题。其中,建议采用信托架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家庭道德的水平直接映射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并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振兴、人
在由上海市教委科技项目(编号03IK14)和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021107013)支持的“多模式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和电力推进系统的仿真”课题中,针对用传统的工控PC机作为仿真
本论文主旨,如题目所示,意在澄清各朝代(汉末至清朝)对《孔雀东南飞》的接受。 论文按朝代分为五部分,约四万五千字。 第一部分论述汉末至南北朝对《孔雀东南飞》的接受。
目的:探讨中药胃癌宁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机理,为该中药临床应用治疗胃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体外培养,加胃癌宁大鼠血清。应用HE染色和光镜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