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地区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存在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辛安村作为海阳地区重要的文化村落,不仅有闻名于耳的“小架子”秧歌,还存在京剧、道教音乐、山东大鼓、表演唱等其他音乐形式。首先,从辛安村的“小架子”秧歌来看,它不仅在表演形式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而且在伴奏音乐上也有自己的曲牌。通过将其秧歌的锣鼓鼓点、伴奏音乐等方面分别与京剧、道教音乐进行比较,发现其不仅借鉴京剧的锣鼓伴奏,还沿用了部分道教音乐的曲牌。因此,辛安村“小架子秧歌”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辛安村音乐形式的集大成者。正是由于该村存在丰富的音乐形式,才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小架子”的发展和繁荣。其次,笔者在大量文献资料和村民口述资料的基础上,对曾红火于辛安村的京剧活动和道教仪式进行了复原式的考证。在该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辛安村曾经存在大量的音乐文化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为京剧、道教音乐、山东大鼓等音乐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再次,研究资料充分证明集会、祭祀、拜庙等社区音乐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自娱、娱人、娱神三个方面。作为自娱,除了可以使参与者得到身心满足的功能之外,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它还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物质回报;而娱人,主要体现在集会或拜年等场合下举办的音乐活动中,具有娱乐乡民和增进邻里和谐的双重功能;娱神,则是通过仪式音乐,乞求神灵庇护,这是自古以来民间“信天命”思想的音乐展示,辛安村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