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腐病菌对采后柑橘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腐病是柑橘果实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染性强,病果附近果实极易受感染,导致柑橘大面积腐烂。酸腐病果散发出刺鼻的酸臭气味,易于辨识。然而,关于酸腐病菌对柑橘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
  本文研究了蜜桔、椪柑、脐橙、红美人果实感染酸腐病后气味感官的变化和挥发性物质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椪柑酸腐病果的果皮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柑橘酸腐病致病菌株。通过比较形态学特征、回接果实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为酸腐病致病菌,柑橘白地霉(Geotrichum citri-aurantii)。
  2、不同柑橘种类对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株的易感性有差异。其中,脐橙发病最早,椪柑紧随其后,蜜桔和红美人表现相近。病斑扩展速率方面,椪柑病斑扩展速率最快,脐橙次之,蜜桔和红美人表现相近。
  3、电子鼻技术(E-nose)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可有效区分健康和染病果实。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方法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果皮果肉组织。其中12个传感器信号与柑橘果实腐烂指数线性相关,优选出8种型号的传感器(P40/2、P30/2、T40/2、TA/2、PA/2、P10/2、T30/1、T70/2)信号与腐烂指数相关性最强。
  4、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HS-SPME-GC-MS),四种柑橘果皮和果肉中鉴定出195种挥发性物质。脐橙、椪柑、蜜柑染病组织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显著上升,而红美人却显著下降。四种柑橘感病后,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醇类基本表现为上调;醛类、单萜衍生物类表现为下调。其中,上调幅度较大的成分包括:D-柠檬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4-萜品醇、α-侧柏烯、D-香芹酮、α-松油醇、瓦伦烯、α-金合欢烯、正辛醇、异戊醇、苯乙醇、正辛醛和癸醛等;下调幅度较大的成分有:β-月桂烯、芳樟醇、紫苏醛、柠檬醛、乙酸橙花酯、乙酸辛酯、壬醛、庚醛、己醛和2-己醛等。
  5、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对染病后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变化开展多元统计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数值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共24种,其中,D-柠檬烯、芳樟醇、2-侧柏烯、4-蒈烯、癸醛、γ-松油烯、β-蒎烯、异松油烯、瓦伦烯、α-松油醇、正辛醇这11种物质在四种柑橘感染酸腐病后含量均变化显著。
  通过本研究,发现了柑橘感染酸腐病后挥发性物质和气味感官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酸腐病引起的柑橘果实异味变化及病害识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其他文献
土壤盐碱化防治不仅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本文对河套灌区永济灌域内一中等尺度区域(8.5万亩)进行采样(2018年五水后到2020年三水前,一共10次),分析研究了河套灌区周年内土壤盐碱化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构建综合指标,分析评价了土壤盐碱化时空分布及其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为当地土壤盐碱化防治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灌排制度的制订提供参考。论文主要成果和结
学位
我国高标准农田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资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本文对如皋市九华镇地区高标准农田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该地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标准农田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一是目前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资源日益紧缺,已围垦的滩涂区土地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良利用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此,本研究以滩涂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普通生物炭2%、4%、8%(A1、A2、A3)以及酸改性生物炭2%、4%、8%(B1、B2、B3)和不添加生物炭(CK)7个处理,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和盆栽菠菜试验,探究了普通生物炭与酸改性生物炭及其施量对滩涂区土
学位
绿茶茶汤在冷却后产生浑浊的现象,叫冷后浑,也叫茶乳酪。冷后浑是茶叶在日常品饮以及茶饮料制作与储存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不仅会影响其外观品质,同时也会造成内在风味品质的明显下降,但目前其络合机理尚未明确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调控方法。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宏观的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微观的晶体学研究手段,对绿茶冷后浑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首先根据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快速选定出适宜茶乳酪形成的条件(即4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