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B仿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富集有机氯化物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有机氯污染物存在于自然水体并可能存在于自来水和达标排放的污(废)水中,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受到有机氯化物易在生物体脂肪内富集的启示,选取微生物降解废物和污染物产生的聚羟基丁酸酯(PHB)为原料,引进改良的复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仿生吸附剂,希望从受污染水体中富集分离出低浓度的脂溶性有毒有机氯化物,以数量级倍数提高浓度实现其污染控制动力学的可行性。对生活污水、焦化废水和精细化工废水的调查发现,其达标排放出水中仍含有三氯甲烷、氯苯、氯硝基苯、氯苯胺、氯苯酚等多种有毒有机氯化物,是重要的微污染源。首次以PHB为原料成功制成了多孔性仿生吸附剂(命名为PHBBMA),经多种表征证实该制备过程是纯粹的物理过程,无化学变化,不产生副产物,保持了PHB本身的亲脂性。PHBBMA是一种无毒、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仿生吸附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B浓度(wPHB)、聚乙烯醇(PVA)浓度(wPVA)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PHBBMA比表面积(SBET)的主要因素。PHBBMA制备的最优条件:wPHB和wPVA均为5%,去离子水与PHB的体积比(Vwater/VPHB)为40%,PHB与PVA的体积比(VPHB/VPVA)为30%,初乳化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0 000 r min-1和2 min,复乳化转速和时间为800 r min-1和4 min。该条件下制备的PHBBMA的SBET为58.78 m2 g-1。PHBBMA对氯苯和邻氯硝基苯的吸附符合Sips等温线模型,吸附容量和富集倍数与温度成负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成正相关,对Kow高的有机氯化物有更好的富集效果。在20 ~ 40℃条件下吸附36 h,PHBBMA0(SBET为8.45 m2 g-1)对氯苯和邻氯硝基苯的富集倍数可达1000倍,最大吸附容量分别可达125.99和39.56 mg g-1。PHBBMA比表面积对其吸附富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30℃条件下用1 g L-1的吸附剂处理36 h,PHBBMA0对氯苯(初始浓度c0为5.62 mg L-1)和邻氯硝基苯(c0为9.76 mg L-1)的去除率仅为45.2%和35%;而优化所得的PHBBMA27(SBET为58.78 m2 g-1)对两者的去除率均可达到100%,甚至还有剩余的吸附能力。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包含3个阶段,最初液膜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速率常数可由初始浓度决定;第二和第三阶段分别是中孔和微孔扩散过程,颗粒内扩散为速率控制步骤。PHBBMA吸附氯苯和邻氯硝基苯的ΔG0和ΔH 0是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ΔS0为负值,说明氯苯和邻氯硝基苯从水溶液吸附到PHBBMA表面的过程是有序度增加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为探讨FeSO4引发提高秦艽种子萌发抗性的生理机制,同时设置水引发处理,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了0.6%FeSO4引发处理24h对种子膜透性、储藏性物质、能量、激素及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
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单人决赛进行了接发球技战术研究,主要从技术、线路、落点三个不同角度对马龙、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的技战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龙接发
分析了新疆地区公路路堤填筑高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技术因素包括路基强度、稳定性、线形设计、最小填土高度、横向通道,社会
<正>运动比赛中的竞赛焦虑现象对比赛成绩的好坏、比赛的胜负、乃至运动员的成长都有直接影响,因而,这一问题多年来备受教练员的重视,已成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原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并由众多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对于员工培训的定义,虽然东西方学者在表述上和所表达的侧重点上存在一定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瘀在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腹部疾病术后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予术后的一般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7~15天,观察2组在治疗
碳纳米点是一个新兴的碳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是一种球形或准球形的而且尺寸小于10 nm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碳纳米点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吸引了许多在纳米
以六名个案学前流动儿童的实际生活为案例,运用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就家庭环境对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即儿童家庭的物质环境、儿
文章试图运用"双重自我"的概念,结合想象现象对一般梦现象进行现象学上的考察,并期望借助考察的结论给清明之梦一个现象学的解释。在文章的最后,还将用梦作比喻,探讨它对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