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预后价值和优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新靶点。内容:以我们课题组先前建立的TIMI心肌血流灌注帧数计数(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frame count,TMPFC)的新技术为基础,结合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resonance,CMR)评估心肌微循环灌注、ST段回落等心电图指标评估患者心肌再灌注以及斑点追踪超声(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 STE)评估左室功能情况,(1)通过CMR验证TMPFC对再灌注STEMI患者微循环有效性的评估;(2)通过CMR验证心电图ST段变化参数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预测价值;(3)分析以TMPFC及ST变化参数的评估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对STEMI患者亚急性期2D STE分析左室心肌运动的影响;(4)探讨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型特点及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表达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关系;(5)通过荟萃分析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所示不同的斑块成分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期间发病12小时内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于PCI术后即刻通过不同的造影参数评估心肌微循环灌注,通过CMR评估心肌微循环障碍,包括心肌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和心肌内出血(intramyocardial hemorrhage,IMH),通过心电图ST段变化参数评估心肌微循环灌注,通过2D STE评估左室心肌收缩能力,提取部分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分析。结果:应用CMR验证发现,TMPFC通过帧数计数改善了TIMI心肌灌注分级对造影剂从微循环排除的时间计算,较其他传统的冠脉造影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微循环障碍存在和提示其严重程度,提出将TMPFC>95帧作为合理的鉴别微循环灌注不良的切点。心电图ST段变化各参数均与CMR检测的MVO和IMH相关,其中最大ST段变化值(maximal ST-segment elevation,maximal STE)是预测MVO和IMH的独立预测因素,而ST段抬高总和(sum ST-segment elevation,sum STE)与MVO或IMH的节段数相关性最强。以TMPFC>95帧和ST段回落(ST-segment resolution,STR)不完全定义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与2D STE评估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相关。我们的研究也发现STEMI患者中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组外周血CD14++CD16-炎症型单核细胞数量较正常灌注组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RORα不仅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且其表达量与心肌微循环灌注相关。荟萃分析结果提示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所示的坏死核和钙化灶的绝对体积与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经CMR验证,TMPFC是一个造影评价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理想指标,能够较好的预测STEMI患者心室收缩功能。核受体RORα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相关,有望成为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新的干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