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异的影响,农村人口移居城镇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在中国特殊社会经济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下,这部分农村人口只是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的地域转移及职业转变,其与农村土地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本文试图从土地角度分析农村土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影响,为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自由决策的土地束缚问题,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通过对全国四大区域——东部(江苏省)、中部(湖北省)、西部(四川省)及东北(黑龙江省)典型省份农户的抽样调查,采用其中1171个农村转移劳动力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村土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影响机理。由于农民的土地禀赋主要包括农地和宅基地两类,且农地和宅基地对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决策会有不同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从农地和宅基地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土地依赖性、土地处置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关系,再深入探讨农地处置、宅基地处置和市民化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农地依赖性和农地处置两个方面设计农地因素的潜变量,其中农地依赖性包括农地资源禀赋、农地功能认知、农地产权安全性、农地产权认知及农地流转服务,农地处置包括农地转出与农地退出。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框架从而建立农地依赖性、农地处置与市民化之间内在关系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地因素相比,农地产权认知是诸多因素中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农地依赖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影响农地处置而产生的间接影响;由于农地退出机制的缺失,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市民化转型大多倾向于以农地转出形式处置农地,农地依赖性通过农地退出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路径数量要少于通过农地转出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路径数量。(2)从宅基地依赖性和宅基地处置两个方面设计宅基地因素的潜变量,其中宅基地依赖性包括宅基地资源禀赋、宅基地功能认知、宅基地产权安全性及宅基地产权认知,宅基地处置主要是宅基地退出。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框架从而建立宅基地依赖性、宅基地处置与市民化之间内在关系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宅基地依赖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影响宅基地退出而产生的间接影响。(3)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农地处置、宅基地处置与市民化三者之间具有一定内在关系,因此以表征农地处置的农地转出和农地退出潜变量、宅基地退出潜变量及市民化潜变量构建三者关系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一方面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均对市民化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农地转出和农地退出还会分别通过影响宅基地退出而对市民化产生间接影响。最后,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最后提出:为缓解农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束缚,政府须加深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农地产权认知,提高农地产权安全性,完善农地流转服务并构建有效的农地退出机制;针对宅基地应该加深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宅基地产权认知,提高宅基地产权安全性,允许宅基地适当流转并构建有效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此外,就农地处置、宅基地处置与市民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政府应该做到统一部署农地与宅基地的处置,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