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甘肃陇南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尽管中国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陇南市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陇南市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运用GIS技术,从土壤侵蚀、石漠化、和地质灾害三个方面对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展开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提取主导因子,并用空间自相关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在东西方向上为西高东低,整体呈递减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较为明显的“n”字型,南部略高于北部;⑵运用自然断点法,将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23.58%、26.22%、24.46%、15.63%和10.12%;其中极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和武都区等周边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极强,需要加强保护,开发强度不宜过高;低敏感和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礼县、西和县、徽县和成县等大多数区域,可以适当进行开发;⑶用IDL提取陇南市生态敏感性主导因子,结果显示石漠化因子所占比例最高,占土地总面积的53.55%,从分布上看陇南市土壤侵蚀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陇南市的南部和北部;地质灾害因子占土地总面积的33.74%,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及居民点比较集中的河谷地带的陇南市东部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生态敏感性的主导因子,所占比例最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71%,主要分布在受人为影响和干扰大且坡度大降水量高的区域。⑷采用GeoDa软件计算陇南市生态敏感性 Moran值为0.5525,说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布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和聚集性。由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H-H和L-L型各有26和31个乡镇,分别占陇南市乡镇总数的13.27%和15.82%;负相关类型H-L型1个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的0.51%,L-H型有0个;非显著型有138个乡镇,所占比例为70.41%。
其他文献
"古风音乐"是21世纪新出现的一种以古朴、典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音乐风格。在语言上,"古风音乐"大量化用古代诗词歌赋和历史典故,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