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图像信息在社会传播层面无孔不入,学界日益重视“图像转向”的问题研究,视觉文化研究逐渐成为绘画研究的重要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研究也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视觉性”,即研究不同的视觉产品在诞生、接受和传播的各个环节,人们的看与被看的视觉关系,以及这种视觉关系背后的文化意义、社会原因、政治内涵以及经济机制等。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眼睛”这一视觉感官的基础上。进一步我们注意到,眼睛具有生理学意义上的功能、审美意义上的图式以及文化意义上的样式。而人们往往会忽略,眼睛在观看、理解和描述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常常也会深入细致地观看自己,形成风格迥异的自画像。而且,在自画像中,上述三个层面是融为一体的。本文打算从自画像中“眼睛”兼具的不同角色进行分析,来讨论自画像中眼睛的角色变化、交互功能以及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首先,在自画像中,“眼睛”具有多重角色,因此其功能及文化意义会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而自画像及其作画过程中的视觉资料,都成为研究工作的确切依据。基于自画像的图像系统,对“眼睛”的历史展开回溯式知识考古,从艺术创作中“眼睛”的角色变化,阐述其文化内涵生成的来龙去脉,是本文的第一项理论任务。其次,以镜像为创作机制的自画像,让“眼睛”实现了自我观看,并还以视觉化的方式将“眼睛”自我观看的结果呈现于世人面前,在传播中生成文化意义。沿着自画像中“眼睛”这一线索,深入自画像视觉图式背后的文化意义生成机制、眼睛在文化样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领域展开讨论,这是本文的第二项理论任务。最后,由于眼睛既是视觉感官,又是被观察和描绘的对象,还是文化意义生成的符号载体。在自画像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因而彰显出多重角色定位和文化内涵。本文在视觉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纵向梳理自画像的脉络,横向研究“眼睛”在自画像发展中的功能特征。结合各种自画像的相关研究中与“眼睛”有关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展开论述。分析自画像中视觉感官对眼睛图式的构建功能和眼睛图式在文化层面上对视觉感官的规训,以及自画像中视觉感官与眼睛图式之间的交互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