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是好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有些是老矛盾的新表现)。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和谐性,就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意义。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说明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这一主流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纲要》也进一步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总书记的殷殷希望,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本文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矛盾入手,找出这些矛盾背后的主要矛盾,试图从解决主要矛盾的角度来达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即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并以湖北工业大学多年实施“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的成果为例,来证实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全文共分为五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状况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指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价值在于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第四部分探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即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五部分论述了实施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