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街航电枢纽位于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是嘉陵江已建梯级电站的最下游一级,草街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便利,但也阻断了嘉陵江干流的自然连通,致使坝上、坝下江段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作为嘉陵江下游主要的渔获种类,草街枢纽的建成可能对其种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对草街电站坝上、坝下江段光泽黄颡鱼的年龄与生长、繁殖以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此了解电站阻隔背景下光泽黄颡鱼种群结构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鲿科鱼类2144尾,分属4属10种,光泽黄颡鱼在嘉陵江下游各断面中均为优势种,在数量百分比和质量百分比上均占据绝对的优势。(2)本次调查在坝上共采集光泽黄颡鱼1395尾,平均体长为9.37±1.86cm(MEAN±S.D.),平均体重为11.17±7.68g(MEAN±S.D.);坝下共采集539尾,平均体长为11.20±1.22cm,平均体重为17.04±6.30g。坝上与坝下光泽黄颡鱼的平均体长与平均体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坝上江段1龄组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显著低于坝下江段,高龄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则稍高于坝下江段。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种群年龄结构较简单,在1-4龄之间,主要为1、2龄鱼,共占总样本数量的93.23%。其中,坝上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5.2cm-16.4cm,优势体长范围为7.0cm-11.0cm,体重范围为1.1g-60.2g,优势体重范围为5.0g-10.0g;坝下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7.0cm-15.8cm,优势体长范围为9.0cm-13.0cm,体重范围为4.1g-54.6g,优势体重范围为15.0g-20.0g。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雌性个体稍小于雄性个体,但雌、雄鱼体长-体重关系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将坝上和坝下江段二者关系式分别拟合为:W=0.006?SL3.296(坝上)和W=0.01?SL2.905(坝下)。坝上光泽黄颡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为:Lt=215.690(1-e-0.273(t+0.572)),Wt=147.715(1-e-0.273(t+0.572))3.296;坝下拟合为:Lt=195.961(1-e-0.284(t+0.623)),Wt=131.895(1-e-0.284(t+0.623))2.905,坝上、坝下光泽黄颡鱼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3.8和3.5。由此可知,嘉陵江下游草街电站坝上和坝下江段光泽黄颡鱼优势个体组出现较大差异,坝上江段更多低龄个体成为渔业对象;坝上和坝下江段的光泽黄颡鱼生长也出现了差异,坝下江段光泽黄颡鱼种群更接近等速生长。(3)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种群的性比为1.14:1,雌鱼多于雄鱼。成熟雄鱼最小体长7.2cm,对应体重8.7g,为1龄鱼;成熟雌鱼最小体长为9.0cm,体重为10.9g,为1龄鱼。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卵径主要分布在0.6-0.7mm和1.7-1.8mm两个范围内,坝上平均卵径为1.55±0.35mm,坝下平均卵径为1.63±0.36mm,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绝对繁殖力分别随着体长、体重以及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对繁殖力与以上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坝上江段光泽黄颡鱼的绝对繁殖力为174-2646粒,相对繁殖力为8.2-157.5粒/g;坝下江段为98-1959粒,相对繁殖力为8.7-99.6粒/g,坝上江段的平均绝对繁殖力和平均相对繁殖力均显著高于坝下江段(P<0.05)。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嘉陵江下游的光泽黄颡鱼性成熟较早,坝上江段的光泽黄颡鱼种群的繁殖能力更强,可以提供更多的补充群体。(4)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的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秋两季摄食强度较高,平均空肠率分别为26.9%和39.7%,平均摄食强度均大于1级。草街坝上与坝下光泽黄颡鱼平均消化道充塞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食物团中动物型饵料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高达83.71%,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及底栖甲壳类,二者IRI%分别为42.00%和35.77%。以食物团重量百分比(W%)为依据进行采样断面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坝下江段水土和磁器口两个断面聚为1类,与盐井之间差异较小,但合川与其余断面具有明显差异,可单独聚为1类,说明草街电站的建成改变了环境中的食物组成,也使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产生差异。综上所述,在草街电站阻隔背景下,嘉陵江下游光泽黄颡鱼种群结构、繁殖能力、和食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成熟提早、繁殖力升高、个体小型化、食物多样化等原因加大了光泽黄颡鱼在嘉陵江下游渔获物中的优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