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污泥回用和黄铁矿吸附对印染废水中锑的去除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酯纤维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含锑(antimony,Sb)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带来潜在危害。近年来,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一些印染废水处理厂的锑难以稳定达标排放。因此,对印染废水厂中锑的去除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行有效的锑预处理与深度处理方法,对印染废水的安全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某印染废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全流程水质特征分析以及运营质量评价,对该厂锑的去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凝药剂投加量大以及锑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研究了混凝污泥回用和黄铁矿吸附对锑的去除特性和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对江苏某印染废水处理厂进行了全流程水质分析和运营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流程分析中COD、苯胺类物质、色度、氨氮和总磷都能稳定达标排放,而锑不能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排放限值》(DB321072-2018)稳定达标排放;运营质量评价总得分为64.38分,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中物耗能耗得分仅2分,主要原因为药剂投加量与耗电量过大。
  (2)为了解决该污水厂药剂使用量大以及混凝物化污泥长期堆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凝污泥回流对进水预处理工艺。通过检测回流前后原水体的pH、DO和ORP等指标,发现污泥回流对原水质无明显不利影响;研究了污泥投加量、搅拌强度和温度对回流效果的影响,发现投加量为1%、搅拌强度为200r?min-1、温度为20±2℃时,综合回流效果最佳,此时锑、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达到30%以上,浊度去除率在50%以上;参照小试结果,设计了两组中试试验,数据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20%以上,对锑的去除率在30%以上。
  (3)为了解决该厂锑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优选出了一种高效的天然锑吸附材料。首先,比较了3种含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和黄铁矿)对锑的吸附效果,赤铁矿和磁铁矿对Sb(Ⅴ)的去除率分别为2.3±0.9%和3.1±1.2%,而黄铁矿对Sb(Ⅴ)的去除率高达82.9±2.7%;其次,研究了黄铁矿粒径、投加量、pH、竞争离子对黄铁矿吸附Sb(Ⅴ)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Sb(Ⅴ)浓度在90~100μg?L-1时,最优吸附条件为:粒径200目、投加量1g?L-1、pH=7,此时对Sb(Ⅴ)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最后,研究了不同含氧阴离子对吸附Sb(Ⅴ)的影响。发现SO2-4和CO2-3对黄铁矿吸附Sb(Ⅴ)无明显不利影响,而体系中PO34-的存在会对吸附Sb(Ⅴ)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PO34-与Sb(Ⅴ)竞争黄铁矿表面有限的活性配位吸附位点,另一种不能忽略的原因是PO3-4的积累可能导致黄铁矿表面负电荷的增加,与Sb(OH)-6之间产生静电排斥,从而减少了对Sb(Ⅴ)的吸附。
  (4)通过SEM、XPS和FT-IR等表征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黄铁矿对Sb(Ⅴ)的吸附过程,说明黄铁矿对Sb(Ⅴ)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同时有混凝共沉淀的参与。根据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结果推测,黄铁矿对Sb(Ⅴ)的吸附是一种配位交换反应,Fe-S键的断裂,Fe-O-Sb键的形成。SEM与EDS的数据证实Sb(Ⅴ)被吸附到黄铁矿表面,XPS分析结果说明Sb(Ⅴ)没有被还原成毒性更高的Sb(Ⅲ),这对于Sb(Ⅴ)的去除和黄铁矿的再生都是有利的。
其他文献
萘磺酸广泛应用于染料生产、医药合成以及建筑行业,产生了大量含萘磺酸及其衍生物的废水。这类废水酸性极强、在水中溶解性大、可生化性差,在环境中容易大量累积。高级氧化技术反应速度快、对于污染物降解彻底,本文用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H酸废水,研究了热活化、碱活化以及碱热复合活化PS条件下H酸的降解效果,结果发现:  (1)热活化体系中,PS浓度为6mmol?L-1、H酸质量浓度为500mg?L-1、体系
学位
纳滤膜技术凭借其高通量、高截留和低压力等特点,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此技术在制备时存在反应过程不可控、界面稳定性不足和操作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纳滤膜性能提高及其规模化应用。基于表面涂覆技术以其操作简便、涂层结构和性能易于调控等特点,为制备高性能纳滤膜提供了研究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PVDF材质为基膜,选用多巴胺、PEI和纳米TiO2三种物质
学位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缺水问题。但是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膜污染情况一直是制约其工艺效率的瓶颈。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膜材料的改性、外加应用电场来实现超滤膜污染的缓解,提高膜的运行效率。  首先采用纳米金属银对导电超滤膜材料进行改性,利用银的杀菌作用,提高有机膜抗生物污染的能力;其次,在错流运行模式下,对导电膜施加正电场或负电场,利用同电荷相斥作用,或者氧化还原作用,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 
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可以实现污泥减量和能源回收,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污泥处理技术。但较低的厌氧消化效率限制了其在剩余污泥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污泥厌氧效率,通常会采用预处理技术加速污泥水解,但其存在能耗高和成本昂贵的缺点。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通过在厌氧系统添加碳基和金属纳米材料,促进种间直接电子传递,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效果。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单独投加GAC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发
学位
金属基纳米颗粒(Metal-based nanoparticles,MNPs)可通过污水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等途径进入土壤,从而以离子态或纳米颗粒态直接被土壤中生物利用,通过污染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降水和人工灌溉会导致表面土壤经历水分条件的波动,会改变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影响MNPs的生物有效性。因此,研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对MNPs生物有效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评估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提供重要
学位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印染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行业,其产生的印染废水水质变化幅度大、可生化性差且有机物含量高,因此对印染废水的治理相对困难。Fenton氧化技术因其能够无选择性的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广泛应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过程。某环保水务有限公司对接纳的印染废水采用Fenton高级氧化法进行深度处理,随着Fenton反应的进行,Fenton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铁污泥成为新的问题,其中所
学位
近年来,土壤石油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石油烃类物质可通过干湿沉降、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土壤环境,影响植物及农作物生长,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萘是石油烃中分子量较小,分子结构相对简单,且环境中存在量较大的一种物质,是目前石油烃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常用的模型代表。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将石油烃类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但实际工程中存在降解速率慢、效率低等问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包埋将微生物固定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的占比与日剧增,电致变色作为新世纪最有前景的调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窗领域。智能窗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电压大小发生颜色的可逆变化,实现对光学透过率的主动调控,从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我国在智能窗领域尚在起步阶段,智能窗市场基本由发达国家占据,产品价格居高且供不应求,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  本文以电致变色阴极材料乙基紫精凝胶态电解质为研究对
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上浆过程产生的含有PVA的上浆废水(简称PVA废水)引起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目前,有多种针对PVA废水的处理方法,但尚未发现处理高效,成本低的处理方法。本文以PVA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SSSAB)、气升式外循环强化涡旋流脱氮生物反应器(AFB)为主要载体,开发了一种高
易降解有机物含量无法满足有效地脱氮除磷、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费用高昂是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常见问题。对于传统的脱氮除磷(BNR)工艺,若仅采用生物法,而不增设补充碳源、化学沉淀等辅助手段,处理后的水质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此外,长期的“重水轻泥”导致污泥严重“积压”,高能耗的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理念,向污泥索要资源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机械破解、碱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