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城市道路径流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尤为突出,并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健康。其中氮磷等元素超标是水体污染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如何解决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超标问题十分关键。当下城市雨洪管理模式逐渐兴起,我国结合了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模式,并考虑到我国的不同的环境需求,故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之一。本课题主要通过对试点海绵城市降雨径流的水体取样,分析海绵城市技术对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的作用,为海绵城市技术在日后的全国推广中提供了实际依据。通过对安徽区域的降水量、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了解以及海绵城市理念的理解来看,淮河流域地处安徽北方,城市降雨量少,城市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径流量较小,其侧重遵循“净”、“渗”、“蓄”和“用”。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圩区内涝以及径流污染严重,其侧重遵循“渗”、“滞”、“蓄”、“净”和“用”。新安江地区的城市用水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城市周边水体水质良好,局部有轻度污染,其侧重于遵循“滞”、“渗”和“排”。对城市示范道路池州齐山大道的优劣情况分析,重点突出其水质和水量问题。通过对齐山大道的改造分成5个区域,分别采用源头、客水、大排水的综合控制技术,方案设计不仅考虑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也考虑了道路大排水系统问题,改变了传统的道路设计思路,突破原有道路设计汇水范围,且技术排水无市政管线、排水沟,完全通过源头、道路排水方式进行排水,具有系统创新性;技术上源头技术与大排水通道系统相融合,在保证正常径流控制的同时,对于大暴雨通过现有坡地步道进行快速排放,有效控制内涝发生。通过对2017年5月23日和2017年8月13日共两场实测降雨事件的水质、降雨数据,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海绵设施下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以及设施之后的水质状况,具体如下:实验测出降雨径流中的COD、TN、TP、Cu、SS五种污染物浓度,绘制各种径流污染物随降雨历时的瞬时浓度变化过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在不同的降雨强度下条件下以及在不同区域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经过实验测出各终端的污染物浓度,探究具有海绵设施的齐山大道上污染物在通过设施前后的削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