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的制度、理念、行为获取民众信任的一种能力,是衡量政府合法性和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诚信是题中之义。政府公信力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是一国信用情况的“晴雨表”,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发展进步,公民日益关注自身知情权的实现并积极进行政治参与,具有更多了解真实政府信息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以其快速、无边界、多维度等特征传播信息,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样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合规地公开政府信息。然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无论从立法的角度,还是内容和公开方式的角度,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公众探求事实真相,言论自由表达,使得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其大多指向对政府公布信息的质疑,无疑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以及二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特征、重要性等进行了较有新意的界定。对山西省政府及11个地级市的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等发布政府信息的情况,以及主要网媒的舆情效果进行了统计和研究;还重点结合近年来国内较为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主要从网络时代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网络谣言、网络舆情等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现状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还对包括政府自身行政过程的缺陷、政府公务人员素质以及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信息时代网络主体新特征及网络舆论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从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行政人员、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自觉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