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D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损伤,分析其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并对其可能产生周围神经损害的原因进行探讨。 方法: (1)32例原发帕金森病患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来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9-2010.1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纳入本研究,按H-Y分级,≤2.5为轻度组(PD1组)共17例,>2.5为重度组(PD2组)共15例。30例正常人(排除相关周围神经病)为对照组。 (2)3组分别进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测,F波,H反射检测,并记录其各自的相关参数: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等。 (3)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神经传导检测:PD组患者在感觉检查中SL延长、SNAP降低为主;在运动检查中以DML延长、MCAP降低为主;部分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5); PD2组较PD1组改变为显著,下肢重于上肢,感觉受损重于运动受损(P<0.05)。 (2)F波及H反射:PD组患者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出现率降低(P<0.05);PD2组较PD1组改变显著,下肢神经受损重于上肢神经受损(P<0.05)。 结论: 部分P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系统受累情况,感觉受损重于运动受损,下肢重于上肢,随病程的延长,神经受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病理变化可能是近端以脱髓鞘改变为主;远端以轴索损害为主,可伴有部分脱髓鞘改变。通过对PD患者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准确评估PD患者有无周围神经损害及其损害程度;早期发现PD患者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