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往往源于高能量损伤。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包括Schatzker分型中的Ⅴ型和Ⅵ型,双侧平台均有骨折,治疗尤其困难,往往很难在满意的复位固定和避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按照AO坚强内固定的原则,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切开复位的同时,在外侧和内侧均使用支持钢板,以获得牢固的稳定性。但由于胫骨内侧缺乏肌肉覆盖,使用支持钢板需要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所以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或皮肤张力过大导致伤口不愈合,严重者将导致骨髓炎。单侧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虽然减少了软组织并发症,但对严重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不够稳定。目前,对于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经皮穿刺或有限切开复位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外侧使用坚强支持钢板,内侧使用短节段抗滑钢板;以及近年来涌现的源自MIPPO技术的LCP、LISS内固定系统等等。但是如何合理地选用尚存在争议。为此,本实验选用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内后侧短抗滑-重建钢板与传统双侧支持钢板两种方法在国人膝关节标本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了解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使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胫骨标本6对,均为男性,死亡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0.1岁。排除既往外伤、骨病、代谢性疾病史。所有胫骨标本从膝关节和踝关节处离断,尽量去除软组织,经X光测试排除畸形、严重骨质疏松等病理情况。利用QCT对干骺端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计算密度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标本分随机为A、B两组,用电动宽锯从胫骨平台中央向内外侧方向截割,内外侧骨皮质离断点分别距胫骨平台面约4CM、6CM,然后连接两侧切割点再次截割,形成三角形骨折模型,即为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将骨折复位后,A组给予外侧支持钢板辅以后内侧短防滑-重建钢板固定,B组给予内外侧双支持钢板联合固定。造模完成后,均给予X线检查,证实骨折复位的成功和内固定植入位置的准确性。将标本置入生物力学实验机并行牢固固定,采用同一尸体的股骨远端对标本胫骨平台做垂直加载力学实验。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直接得出标本的载荷和位移大小。选取800N、1000N、1200N时标本的位移和位移为3CM时的加载负荷作为比较数据,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得出结论。结果:外侧支持钢板辅以后内侧短防滑-重建钢板组在800N、1000N、1200N的负荷下出现的纵向压缩位移分别为0.285±0.046mm、0.379±0.039mm、0.486±0.040mm,而内外侧双支持钢板联合固定组则分别为0.271±0.041mm、0.361±0.042 mm、0.464±0.04mm。进行配对t检验后,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垂直位移3cm为系统失效标准,此时外侧支持钢板辅以后内侧短防滑-重建钢板组的载荷为2768±32.484N,而内外侧双支持钢板联合固定组的载荷为2804±39.090N,进行配对t检验后,在统计学上同样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外侧支持钢板辅以后内侧短防滑-重建钢板固定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经生物力学实验证实:固定牢靠,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抗轴向压缩能力,稳定性和内外侧双支持钢板联合固定无显著性差异。故可认为,使用体积较小的内后侧抗滑钢板代替传统体积较大的支撑钢板,不会明显降低其固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