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的关系,是会计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的需要。第一,从会计理论的需要看,会计盈余在会计信息中被作为最重要的概念和指标,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财务会计的立身之本。如果会计盈余不具有决策有用性,人们有理由质问财务会计本身是否有继续存在的意义,或者应该进行彻底的变革。另一方面,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一直受到来自财务学和投资学的怀疑和轻视,因为按照经典的股票计价模型,股票价格等于未来股利或净现金流量的折现,而不是未来会计盈余的折现,更不是用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出来的报告会计盈余的折现。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挑战,如果会计学家不能找到会计盈余数字具有决策有用性的经验证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大厦将不堪一击。“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将不能再作为财务报告的目的而只能看成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会计假设。正因如此,30年来会计盈余的有用性研究一直是西方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旋律。第二,从我国国情来看,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实务和规范都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轨的过程,中国会计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志是会计信息是否开始具有投资决策有用性。由于会计盈余是所有会计信息中最受人关注的信息,所以对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的检验和研究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在我国,会计盈余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还是一个难有定论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市场化导向的会计改革使我国会计的计划经济色彩越来越少,强调获利能力和会计盈余指标、为投资者决策服务的成份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改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会计改革的目标是否是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决策服务这一问题上还存在摇摆和犹豫;同时证券市场和投资者也还不尽成熟,“政策市”的特征明显;企业的盈余操纵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使人们倾向于会计盈余信息在我国并不具有决策有用性的猜测。由于同时存在会计盈余可能不具有决策有用性的因素和会计盈余可能具有决策有用性的因素,使得在我国现阶段,研究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通过对深沪股市中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及其披露)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