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以传统单侧康复训练为对照,探讨双侧上肢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及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制作随机信封,病例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康复医院中医诊疗康复科病房,严格按照随机信封抽取顺序入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首先与其本人或家属沟通,交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报告,均符合条件的患者方可入组。入组当天完成观察指标评价,并填写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治疗方面,治疗组在原有康复训练计划的基础上采取双侧上肢康复治疗,对照组则继续常规制定的康复诊疗方案,即单侧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记录1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于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余如性别、卒中性质、瘫侧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主要疗效指标为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upper extremities motor fimction test of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FMA-UE)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各亚组评分,此评分为连续变量,需检验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次要疗效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取其前后差值作为连续变量,行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及取其差值百分比,按照疗效分组,作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另一次要疗效指标为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取其前后差值,确定疗效指标,作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结果主要疗效指标:经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近端运动功能(FMA-PUE)改善程度以及上肢整体运动功能(FMA-UE)改善程度的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肢近端的四种运动模式中,屈肌共同运动改善程度以及包含共同运动活动的改善程度的两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种运动模式即伸肌共同运动改善程度及分离运动改善程度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FMA-DUE)改善程度的两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①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改变值,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率定义疗效,并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五个等级,将两组疗效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照长期生存预后评分(MRS)的改变值定义疗效,并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及恶化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双侧上肢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其中以上肢近端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同时上肢近端的四种运动模式中,以屈肌共同运动及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改善程度更为显著,而伸肌共同运动及分离运动的改善程度与常规康复训练无明显差异。且双侧上肢康复训练与单侧上肢康复训练相比,对上肢远端腕、指运动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2对于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双侧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程度与常规单侧康复训练相比无显著差异。3双侧上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长期生存预后改善程度方面,与常规单侧康复训练相比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