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育婴堂的法律规制探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ouping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社会为了解决民间存在的溺婴问题,保护婴儿的生命权,维护社会的秩序,在各地纷纷设立育婴堂,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从清初育婴堂建立伊始,中间经历了由官绅首办到官方主办再到官督商办的形态,其组织形态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与完善。本文首先从育婴堂的产生背景入手,介绍了清代存在的溺婴现象和原因,以及官方和民间解决溺婴问题的对策;其次,重点阐释了清代育婴堂的法律规制,主要包括中央原则性法律指导和地方具体性法律规范,而中央原则性法律指导主要有皇帝的诏令、谕旨以及《户部则例》中的相关规定,地方具体性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育婴堂的具体章程之中,本文试图从这两个层面来探析法律规制对清代育婴堂运作产生的影响;再次,本文论述了清代育婴堂在法律规制下的具体设置,包括人员结构、经费来源和管理组织,人员有乳妇、管理人员和医生等,经费主要来源于朝廷的拨款、民间的施捐和收取的租息,而管理组织主要存在轮值制和董事制两种形式,通过这些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在法律规制下育婴堂有关人、财、物、事的具体安排。以及法律规制对育婴堂运作产生的效果,其中有正面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法律规制对育婴堂运作的重要性和法律规制对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合理规划,以及对当今“婴儿安全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犯罪类型,持有型犯罪在近些年来引起了刑法学界的关注,不同的学者对持有的属性、法律性质,持有型犯罪的概念、特征、形态和认定等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针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投资条约仲裁案件逐渐成为了ICSID投资仲裁的主流案件。大量投资条约仲裁案件的出现给最初为投资契约仲裁量身打造的《华盛顿公约》第42(1)条的
审判呈现出三方构造的样态。作为纠纷解决者的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保持中立,与诉讼双方保持同等的诉讼距离。法官中立具体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排除内心的偏见与成见,在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