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外语歌曲翻译为中文演唱兴起于20世纪初,之后在80年代,歌剧的中译也呈现出繁荣景象。这期间出现的一大批优秀的翻译歌曲与歌剧选段,经过一代代流传,甚至内化为我国自己的文化符号。近年来,一批音乐工作者与语言工作者关于歌曲歌剧究竟唱原文好还是中文好,歌剧中译是否有必要,以及翻译的具体方法等议题展开了较多争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有限的社会环境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译歌剧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译歌剧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国内观众普及了歌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歌剧工作者的实践水平。这些优秀中译版歌剧中包含的翻译手法、音乐处理技巧等理论对于其他领域的翻译工作、语言研究乃至国内歌剧创作都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将以孙慧双与郑小瑛共同编译的中文版《卡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拉丁语系代表性的语言特点、中文音韵特征结合特征以及词曲结合等具体方法进行分析,试图整理出歌剧中译的必要性与困难性,揭示歌剧翻译过程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为西方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歌剧的对外传播给出一个成功的范例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