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联合自体血浆脑室内灌注治疗实验性兔脑室出血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成年兔的脑室出血模型,探讨rt-PA联合自体血浆脑室内灌注溶解脑室内血凝块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及可行性,以期应用于临床,规范脑室出血的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   1、家兔脑室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将麻醉后的家兔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根据脑立体定位图谱,定位出侧脑室的位置。于定位点施行颅骨打孔术,注入体外凝血块0.5ml,建立家兔脑室出血动物模型。   2、实验分组:将制作模型的60只兔脑室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rt-PA治疗组、rt-PA+自体血浆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分别于7天,14天处死半数动物进行观察。   3、颅内压的计测:穿刺注血对侧脑室,插入聚乙烯管连接压力传感器,接通RM-624O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颅内压。   4、血压的监测:将麻醉后的家兔施行股动脉插管,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传感器,接通RM-6240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   5、脑灌注压测量:根据公式脑灌注压=平均动脉血压-颅内压   6、兔行为学观察:根据手术后家兔的行为及进食状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7、兔脑冠状位切片肉眼观察:兔脑标本取出后从额极开始,每隔1 mm做脑冠状位切片,参照Narayan等的方法,脑室内积血量进行分级评分。参照CT体积计算公式对脑室体积进行计算。   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家兔脑室出血造模前后颅内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均采用配对t检验。a=0.05,双侧t检验。脑室内血块溶解的兔个体数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组问重复比较3次,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   1、在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兔颅内压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在模型制作后30分钟颅内压仍高于基础水平(P<0.05).术后1分钟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与动物预后无关,而术后颅内压下降速度与预后有关。   2、术后7天脑室残余血分级显示rt-PA+白体血浆治疗组明显优于尿激酶治疗组、rt-PA治疗组和对照组,rt-PA治疗组优于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4天尿激酶治疗组、rt-PA治疗组、rt-PA+自体血浆组室残余血分级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优于对照组。   3、术后7天rt-PA+自体血浆治疗组脑室扩张程度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脑室体积与正常值无显著差异。术后14天尿激酶治疗组、rt-PA治疗组脑室体积回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室出血后颅内压下降速度与预后有关,rt-PA+自体血浆治疗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溶解脑室内血块,回缩扩张脑室,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rt-PA或尿激酶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种与肝病有关的肺血管扩张所致的以动脉氧合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肺血管扩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多认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为止仍不是十分清楚。除与个体生物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之外,还有可能受到肠道菌群失调、免疫调节失
背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并发无复流现象,直接影响着AMI患者的长期预后,是AMI再灌注治疗时代面临的一大难题。急诊PCI术后再灌注水平的不同,可能对是否行急诊PC
背景及目的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最早是由德国学者Siewert提出,是指肿瘤中心位于贲门远近各5cm范围内的肿瘤。手术治疗是AEG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其肿瘤特殊的生长区域,常见的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是一种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