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山天然次生林树冠结构和空间优化经营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2007年所调查的30块标准地和176株解析木的数据,共获得样木4237株,剔除枯死木,剩余3628株;获得枝条3401个,其中标准枝694个。测量样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坐标和活枝高度等因子,并对解析木分段进行了枝解析和叶量的收集。用2915株样木建立了单木冠长率模型,其余713株作为检验数据;用枝解析的数据建立了次生林各树种的枝条解析模型,分析枝条梢头的着生位置建立了树冠轮廓模型,根据叶量在树冠相对高度上的累积百分比建立了叶量模型。研究次生林内几种空间结构指标,并根据多样性混交度、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树冠叠加指数建立了天然次生林择伐空间优化模型,采用数学规划的思想对其求解,并应用到现实林分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次生林内树木的大小(SIZE)、竞争(COMP)和立地(SITE)3个方面因子组的分析,利用Logistic的形式来建立10个树种单木的冠长率模型,并用多重决定系数砰来判断各个因子组对模型的贡献率。参数的拟合结果表明,三个因子组中林木的大小和竞争对树木的冠长率影响较大,而立地条件相对较小。树种的冠长率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与树木的冠幅之间也是递增的关系,也是与树木的年龄成正比的。各个树种的冠长率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10个树种的预估精度都超过了91%,除了枫桦和色木,都通过了置信椭圆F检验。几种偏差值都较小,尤其是ME和MAE值很小。多数树种的相关系数R相对较低,只有白桦和枫桦较高,超过了0.9。2、用分段的多项式所建立的枝条基径的三种模型,得出基径和枝条的着枝深度、胸径、树高和冠长之间有密切关系:建立的三种枝长模型是以树木的着枝深度、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的;弦长与枝长之间是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用对数形式来描述;枝条的着枝角度与总着枝深度、树木胸径、实测树冠半径、树高等因子的关系可以用多元线性方程来表示;着枝角普遍都分布在20~50度之间,这个区间的分布比例一般都能达到枝条数量的60%以上,不同树种的比例不太相同。而小于20度的枝条一般在20%左右变化,大于60度的枝条非常少,70~80度之间的枝条十分稀少,大于80度的枝条可能是测量的误差。着枝角的分布与着枝深度有密切的关系,着枝角度在树冠的上层时一般都较小,而随着树冠深度的增加,中层的枝条的枝长开始增大,枝条的重量随着基径和枝长在增大,着枝角度会明显增大,因此在这个范围内的分布最广,占了大多数。而到了树冠的下层时,枝条的着枝角度也较大,但是数量较少。对基径、枝长和弦长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较好,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和预估精度。3、本研究认为阔叶树种的树冠轮廓并不是简单的从梢头到冠底增加的,根据分层枝解析的结果,把树冠分成2个部分,上层和中层作为一部分,用三次反抛物线式来建立h高度处树冠半径与冠内相对高度的模型;把树冠的下层的枝条作为一部分,也是用抛物线的不同形式建立不同树种的树冠轮廓模型。这些形式能较好的用几何位置来表现阔叶树种的树冠轮廓。4、用传统的三参数Weibull分布等形式无法很好的说明阔叶树种的叶量分布特点,而对数正态分布能描述这种特点。本研究用“S”曲线的形式来建立树冠内累积叶量百分比CF%和树冠内枝条相对高度RPC的模型,效果良好。并且得出,每个树种在树冠内相对高度上的叶量的垂直分布是不同的,天然次生林阔叶树种的叶量在树冠的上部(0.3CL以下)所占比例很小,约占10%左右;在树冠的中部以及中下部(0.4CL~0.8CL),叶量所占比例最大,几乎集中了整个树冠60%~75%的叶量;而在树冠的下部(0.8CL以下),几乎占很少的叶量,大约10%左右。5、采用Hegyi竞争指数来表现次生林内林木的竞争关系,并且根据竞争圈的大小和林木在竞争圈内的分布位置、大小与距离来计算有效的竞争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竞争木;本研究提出用树冠叠加指数(Crown area overlap index)来表示林木与周围树木的树冠竞争情况,并采用等树冠投影面积法把树冠分为5级,这样计算的树冠叠加指数更加与现实林分相符。6、本研究基于乘除法的思想,用多样性混交度、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树冠叠加指数构建了天然次生林择伐空间优化模型,设计了10个与林学意义相一致的约束条件,并采用0-1整数规划的思路,在LINGO9.0软件中使用了隐枚举法对目标函数求得最优解。7、以M702标准地为应用实例,具体计算出了每株采伐木,经过择伐后,目标函数值按模型设计的要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增加了5倍多,说明了最后这个解的优良性,满足了设计的要求。径阶数、树种数都保持不变,Shannon-Weiner指数增加了3.5%。约束条件中的q值减小了约6.6%,次生林的多样性混交度和聚集指数分别增加了2.5%和4.1%,竞争指数和树冠叠加指数分别减小了19.99%和50.93%。采伐量是小于林分的总生长量的,林木的蓄积减少了27.03%。目标函数的10个约束条件在经过择伐优化模型的求解后,都得到了满足,目标函数值显著的增加,在符合了设计的要求的同时,也与林分的林学意义相一致。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天然次生林冠长率的模型,研究了次生林内主要阔叶树种的枝条的特征,建立了多种适用于阔叶树种枝条解析的模型,并且首次尝试建立阔叶树种的树冠轮廓模型,这些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模拟效果。提出树冠叠加指数来描述林木树冠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好的解释并量化了树木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后,以应用实例来描述次生林空间结构的特点,确定了采伐木,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这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为次生林的经营提供了科学、数量化的经营理念,是对继承与发展传统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单纯保守药物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129例,采用配对
目的探讨放射性颈动脉狭窄及相关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并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
目的为解决复杂火灾现场中助燃剂易污染、氧化、难寻找等问题,通过对低碳钢在煤油燃烧环境气氛中氧化行为的研究,得出其表面氧化层特点及与火场助燃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火场
物理“二级结论”是对定理和定律进行推理、论证或归纳得到一些有利于解题的经验性结论。多是在中高考题目中总结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对“二级结论”的教学多用于解题训练,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解题思路,省去一部分分析步骤,高效解题效率,“二级结论”的价值仅仅是给学生提供捷径,使学生熟练解题。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只能提高学生的解题熟练度,不能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讲解“
目的观察胸痹汤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通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盆栽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瑞粉’番茄为试验材料,按照全生育期单株施肥量不同设置8个处理(即F1:14 g、F2:18 g、F3:22 g、F4:26 g、F5:30 g、F6:34
导引术并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28例江苏省东台市缫丝厂(224200)邓桂生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导引术颈椎牵引疗效观察1989年4月~1997年6月,笔者用导引术并颈椎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28例,效果满
本文介绍五种泉州新发现中草药,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收载入《新编泉州本草》内,五种草药有代表性地反映近50年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