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林是民勤绿洲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持该区域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改善民勤荒漠区的生态环境、确保民勤地区的生态安全、遏制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围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来水量不断减少以及土壤水分逐渐被消耗和沙面结皮的形成等生态水文环境恶化引起防风固沙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防风固沙林健康评价对于管理和经营该区域防风固沙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和筛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学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指标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原理设置评价指标的权重、借鉴HI模型构建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和利用GIS技术构建防风固沙林健康等级区划图,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防风固沙林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一些管理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民勤二类调查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确定民勤沙区防风固沙林主要有4个植被群落(梭梭群落、白刺群落、柽柳群落和沙拐枣群落),按照灌木重要值大小,可将4个主要植被群落划分为12种类型(梭梭,梭梭+沙拐枣,梭梭+白刺,梭梭+红砂;白刺,白刺+柽柳,白刺+红砂,白刺+沙拐枣;柽柳,柽柳+红砂;沙拐枣,沙拐枣+沙蒿。)(2)本文基于群落水平,建立了典型防风固沙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设置了防风固沙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了防风固沙林的健康指数,为防风固沙林的健康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民勤典型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HI为0.6790,处于“一般”状态。其中,44.36%的样地处于“一般”状态,31.24%的样地处于“健康”状态,24.41%的样地处于“差”状态,处于较健康状况的样地为0。(4)依据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HI)可知,4个植被群落健康排序:柽柳群落>白刺群落>梭梭群落>沙拐枣群落;12种类型健康排序:柽柳+白刺群落>柽柳+红砂群落>白刺群落>白刺+沙拐枣群落>白刺+红砂群落>柽柳群落>梭梭+白刺群落>梭梭+红砂群落>梭梭群落>梭梭+沙拐枣群落>沙拐枣群落>沙拐枣+沙蒿群落。(5)民勤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的空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横向上整体来说,坝区处于“差”状态,泉山区处于“一般”状态,湖区处于“健康”状态,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排序为坝区(0.5947)<泉山区(0.7143)<湖区(0.7665);在纵向上整体来说,绿洲、过渡带和荒漠均处于“一般”状态,但健康指数排序表现为荒漠(0.7039)>绿洲(0.6842)>过渡带(0.6471)。(6)通过收集整理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共选取10个指标与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7)基于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功能,对大面积分布于民勤地区的白刺和梭梭两种防风固沙林进行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地区的梭梭和白刺两种防风固沙林大部分处于退化或严重退化状态,分别占梭梭和白刺总面积的79.62%和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