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严寒地区大部分土地空间承载着生态和粮食生产的国家主体功能,绿色与生态是其关键特征与长期发展目标,基于粮食生产、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而形成的村镇空间,既是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的形态表征,也是区域绿色发展系统的重要载体;而寒地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村镇的行为活动、空间形态、景观风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面向严寒气候与东北区域功能双重特征影响下的村镇规划复杂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东北严寒地区村镇面临生态空间胁迫、产业升级滞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乡村活力衰退、公共与基础设施体系缺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村镇发展方向和动力、建设速度和质量与其核心职能不相匹配,规划框架与技术体系全面滞后于建设与发展速度,系统性的规划、支撑技术与应用系统还缺乏针对性研究与普及,造成全局层面的生态、绿色、可持续村镇发展路径难以实现。研究以“绿色村镇”内涵为核心,系统的梳理了绿色村镇的理论体系与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以绿色村镇发展理念下的村镇规划思路为突破点,通过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地域特征与核心问题的研判,结合绿色村镇规划要点探析,提出针对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规划目标要素框架与技术支撑特征,并据此提炼数据库系统设计层面的数据组织与主体功能架构要点。在明确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设计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基础数据库、标准数据库、数据应用三大板块的系统主体功能以及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的技术结构,并梳理了各部分数据逻辑关系;最后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基本状态解读、绿色发展特征识别、规划专题模块及提升策略等数据应用模式进行阐述与延伸讨论。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应用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方面:(1)基于绿色村镇实态调研与信息收集,立足于东北寒地村镇现实特征,提出绿色村镇基础信息集成与整合方案,并据此构建绿色村镇基础数据库、形成其内部数据组织方案;(2)依托总体设计层面的绿色村镇规划目标要素,结合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基础数据各项特征,构建由6个子系统层、24个目标状态层、88个量化属性层组成的绿色村镇量化引导指标体系,并确定绿色标准引导序列值,在量化引导框架与引导序列的基础上,构建绿色村镇标准数据库;(3)以典型乡镇及区域乡镇集合作为研究实例,对绿色村镇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应用板块进行实践与讨论,验证了数据库系统在乡镇基本发展状态判断、绿色综合评价与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模式,并对自然生态空间管控、绿色产业发展、乡镇景观风貌等绿色村镇规划重点专题等模块的设计原理与运算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东北严寒地区大量乡镇实态调查与信息收集为研究基础,构建面向村镇地区的基础数据集成、标准数据引导、多源数据应用为主体的信息平台框架,期望反映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绿色发展关键问题、探究绿色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健全绿色发展目标体系、引导绿色村镇规划专项建设,为保障国家主体功能的实现及区域村镇宜居空间的长效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