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国内外美术教学,发现构成基础教学能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重大作用。本文从构成基础出发,研究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目前从构成基础这个角度来进行教学的研究已比较充分,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比较完善,但直接论述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多,对于中小学学生这一对象群体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文的中小学界定为一至九年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试图解决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系列问题,使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文主体部分主要分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目的。构成基础是中小学美术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在忠孝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构成基础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最终让学生拓宽思维善于发觉生活中的艺术美,在人格与价值上实现超越与升华,在情感上进入一种审美愉悦状态,进而培养一个艺术化的审美心灵,更好的实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并对当前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从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与中小学其他学科关系、特点等对构成基础进行概述,为下文探讨构成基础与中小学美术教学作理论支撑和铺垫。第三部分:主要对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说明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发现构成基础教学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发散式思维,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敏感度,丰富艺术的观察方法,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解构能力得到提高。第四部分:针对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具体分析构成基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发现构成基础的融入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领域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他们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还发现构成基础没有在中小学教材中被直接体现,中小学美术教材不重视构成基础。构成基础的学习是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要求,构成基础更是直接体现在课程目标中,可是中小学美术教材对构成基础的相关内容并未给予相应的地位。中小学美术教材仅仅做到了有意识的向学生传达对比统一、对称均衡等形式美,还忽视了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也没有从构成的角度传达这些有着构成要素的形式美法则,更没有明确的体现构成基础概念相关的知识点,专门与构成基础相关的作品的欣赏课程也只在选修里面出现了。最后结合理论以及相关案例总结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构成意识的培养。主要在四个方面:一、增强构成意识;二、培养发散思维;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四、多维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其他文献
紫砂陶的艺术魅力不仅由造型构成, 还涉及到艺人的创作思想,以及由此构 建的艺术氛围.在紫砂“世纪传承”的制作过程中, 为了突出“世纪传承”的主题,制壶 艺人以紫砂艺术的
采用Eclipse XDB-C18键合硅胶柱(4.6 mm×150mm,5μm)为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2mL/L磷酸水溶液(25∶7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黄芩苷278 nm,盐酸小檗碱347 nm;进
在现有技术中,从古至今针对解毒、祛火、明目、益肾类产品诸多,有口服、针剂、膏、散外用等多类。有纯中药的、有复方的,工艺上有传统的,有现代技术的,优、劣势各有不同。现
本文针对常见的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机器视觉进行直线度检测的方法,并由此研制了机器视觉直线度检测装置。该装置选用数字摄像头以自动获取被测物件轮廓要
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使新疆各族人民在诚信和谐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诚信和谐文化发展的新路。
余英时认为,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哲学的突破"塑造了代表人类智慧的"三大原型",即中、西、印三种文化的本原形态。整体地看,中西两种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上,也体现在文化交流上。地质公园作为地质遗迹和地学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播地学文化、传承地质精神的重要使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药物性静脉炎患者67例,分为3组,观察组23例,对照一组22例,对照二组22例。观察组
<正>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办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预测未来的中国电视将是谈话节目的天下。从中国电视的现实来看,从1996年至2000年四年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发
谈到中国广电传媒的市场化取向,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广电传媒集团化的大趋势。中国传媒所受到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一是国际化的压力,而是数字化的压力,在两个外在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