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干扰加剧,原有农业景观结构和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导致农业景观系统结构及其多种功能供给发生变化,出现农业景观面积骤减,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景观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业景观研究多集中于农业景观类型、农业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等方面,忽视了农业景观为人类提供的多种服务功能。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农业地理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农业景观质量”概念,从农业景观产出能力、多功能价值以及其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对农业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RS、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基于0.5 km×0.5 km格网尺度,测评1999、2006和2013年西安市农业景观质量,对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同时从区域发展和农业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农业景观的人类干扰时空演变,并以西安市为例实证探讨人类干扰对农业景观质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旨在为农业景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农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有:(1)1999-2013年西安市农业景观质量指数呈现出先缓慢增长,后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农业景观的生产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价值均呈快速增加趋势,景观美学价值先增后减,生态功能价值与景观状态指数均呈下降趋势。(2)西安市农业景观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为由中心区向外围区先增后减的趋势,1999年农业景观质量指数以中低值区、中值区为主,2006年以中值区、中高值区为主,2013年以中值区、高值区为主,质量指数高值区范围在中远郊平原地区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在城区周边有所扩大。其中农业景观生产经济功能价值由近郊区向外围区域先增后减,生产经济功能价值在近郊区持续下降,在中远郊平原地区逐渐增加;社会功能价值北部平原地区高,南部秦岭地区低,且平原地区的社会功能价值增长速度较快;生态功能价值与景观状态指数北部较低,南部较高,较低值分布区在中心城区周围持续扩大,较高值分布区在逐渐缩小;景观美学价值指数较高值分布于秦岭北麓、渭河东部沿岸,平原地区景观美学价值指数较高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秦岭地区基本保持不变。(3)西安市人类活动对农业景观干扰加剧。1999-2013年西安市总人口数、区域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均呈持续增加态势,区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14年间西安市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用化肥施用量呈增加趋势,农业活动强度逐渐加大。(4)区域发展干扰指数与农业活动强度反映农业景观人类干扰程度。西安市区域发展干扰指数在空间上保持由中心城区向近郊区域再向远郊区域递减的分布格局,1999年西安市区域发展干扰指数高值集中在主城区,2013年延伸至近郊区域的雁塔、未央及灞桥等地区,由点状分布逐渐变为面状分布;西安市农业活动强度由中心区向外围区呈现先增后减的分布格局,中远郊平原地区农业活动强度高于秦岭山区与城区近郊区域。(5)人类干扰包括区域发展与农业活动,区域发展主要是通过改变农业景观规模、农业景观结构、农业景观格局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来影响农业景观质量,农业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农业景观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农业景观格局和布局、作物长势、土壤物理性质、化肥元素与有毒物质循环等来影响农业景观质量。而针对农业景观质量变化所采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学技术投入等人工调控措施又会指导人类活动。(6)西安市区域发展干扰指数与农业景观质量呈中等程度负相关关系,与农业景观生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呈极弱正相关,与景观美学价值呈极弱负相关,与景观生态价值、景观状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区域发展对农业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状态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西安市农业活动强度与农业景观质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景观生态价值、景观状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呈弱相关关系,与农业景观生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农业活动能够凸显农业景观的生产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而对农业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状态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