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拟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对全麻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谵妄的影响。   方法:   80例年龄>55岁,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3分,ASAⅠ-Ⅲ级、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V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其中组V患者随机分为V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60)和V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两个亚组;C组患者随机分为C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60)和C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两个亚组。麻醉诱导后,以七氟醚、舒芬太尼维持静吸复合麻醉组的麻醉深度,以异丙酚,舒芬太尼维持静脉麻醉组的麻醉深度。术后第1、3、7天,分别利用简易智能量表和谵妄评定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POCD或谵妄表现。同时比较不同麻醉和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V1与V2组之间、C1与C2组之间、V1与C1组之间以及V2与C2组之问的相同时间点相比,术前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谵妄评定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谵妄评定量表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7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亚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与V1、C1组相比,V2、C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四个亚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对全麻患者早期POCD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BIS维持在40-60,能够很好的维持麻醉深度和防治术中知晓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准确分期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复发情况。结合带与外部肌层是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重要结构。本研究通过测量育龄妇女结合带及
<正>讲话稿作为常用的公文之一,是上级、领导或特定讲话人阐述形势、布置任务、动员工作、回顾总结、提振人心的重要载体。文采,通常指在文学或文艺方面所显现的才华。因此,
期刊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quality,budget,and demand as fuzzy variables in a fuzzy vendor selec-tion expected value model and a fuzzy vendor selection chance-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