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和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定点旋转复位法对颈椎病临床疗效及颈椎影像学矢状位参数的影响,以及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cTDR)与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颈椎病术后影像学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第一部分: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患者45例给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前拍摄颈椎X线,采集患者VAS评分。每周给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1次,连续1个月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评价定点旋转复位法对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第二部分: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患者79例(其中单节段34例,双节段45例)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77例(其中单节段32例,双节段45例)。测量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的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C7 Cobb Angle)、C2-C7矢状面轴向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 1 斜坡角(T1 Slope,T1S)、手术节段角(segment angle,SA)。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组内手术前后各参数是否有差异;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不同组间各影像学参数是否有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VAS评分为(7.1±1.3)分,治疗后VAS评分为(1.2±1.5)分,患者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疗效:本组临床治愈2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颈椎影像学矢状位参数变化T1S治疗前(24.63±4.25)°,治疗后(22.87±5.93)°;C2-7cobb 治疗前(9.30±9.00)°,治疗后(9.74±7.89)°;C2-7SVA 治疗前(15.43±8.97)°,治疗后(14.84±7.05)°。各矢状位参数手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第二部分:单节段cTDR、ACDF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A、T1S较术前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发现cTDR组恢复颈椎SA节段角度优于AC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参数Pearson分析结果示:T1S、C2-7 Cobb角与SA相互呈正相关(P<0.05)。C2-7 SVA 与 T1S、C2-7 Cobb 角、SA 呈负相关(P<0.05)。双节段cTDR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A、C2-C7 Cobb角、C2-C7 SVA值及T1S和术前相比,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A、C2-C7 Cobb角、C2-C7 SVA值及T1S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R组与ACDF组相比,术前两者在SA、C2-C7 Cobb角、C2-C7 SVA值及T1S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A及C2-C7 Cobb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C2-C7 SVA值及T1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参数Pearson分析结果示:T1S、C2-7 Cobb角与SA相互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影响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相比,单节段、双节段cTDR均可恢复手术节段角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平衡。而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ACDF可以部分恢复的颈椎置换节段角度以及调节T1倾斜角,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ACDF治疗后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没有明显影响。因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比融合术在恢复颈椎病患者置换节段角度及矢状位参数方面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采用铅酸蓄电池储能的矿用电机车是煤矿井下的辅助运输设备,主要对矿井中的矸石、设备和材料进行运输。铅酸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和良好的安全性但功率密度低,很难快速响应矿用电机车的瞬时功率变化。而新型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快速的功率响应能力,同时具有充放电次数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本文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应用于矿用电机车上,发挥超级电容的高功率密度特性和蓄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特性
作为城市最高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为城市交通提供了长距离、大容量、高速度的出行服务。交织区作为相对封闭式的快速路系统的重要出入点,由于其交通流的絮动和复杂性,通行能力往往低于基本路段,已成为制约快速路交通的重要“瓶颈”。本文着眼于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静态控制问题,主要针对分流换道划线策略,仔细研究了石家庄市槐安路重要出入口交织区渠化方式及其控制效果。在认真总结道路交织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交织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病理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预后性差,治疗困难等特点。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激活除了介导痒症信号转导和激活肿瘤发生发
金属玻璃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无序原子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功能特性,可以在精密仪器、光学器件、航天科学、电力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金属玻璃相对于传统合金来说,这种新型的合金材料具有高达2%的弹性应变、超高的屈服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与软磁性能等优异的性能。然而,在室温下,几乎所有的金属玻璃都展现出无宏观塑性与灾难性断裂等特征,原因主要在于金属玻璃在变形时形成剪切带,而剪切带主要在局部产生,能量集聚范围极
随着现代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和蔬果市场全球化发展的加速,人们对西瓜的品质要求和关注度不断提高,果实质地被认为是西瓜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商品性评估的重要指标,其既影响果实品尝时的口感,也影响着果实采后的贮藏与运输和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受到果品行业的极大重视。为探究西瓜果肉质地形成机理,本研究以5个不同质地类型的西瓜品种为试材,分别在授粉后14、28、35天,采集西瓜果肉,分析果实发育过程
荧光作为传感信号越来越被科学家们所重视,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药理等方面。其中有机分子荧光探针由于其灵敏度高、易于修饰、分子量小、低成本等优点得到了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不仅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国家治理创新的外延空间,也进一步促进了治理理论和治理方式的变迁。在此背景下
自从1956年,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在水杨酸的实验研究中首次被观察到。随后,通过使用理论和实验方法,分子内和分子间光致质子转移反应被广泛研究。氢键作为主要的弱相互作用之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害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为现代医学病名,现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其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表现于外的最主要症状就是“肿胀”和“疼痛”,现代医学提到RA,主观的认识本病都是以“疼痛”为第一主症,然而疼痛作为主要临床特征,这并不足以客观呈现RA的病变特点。但以关节“肿胀”对于本病,无论是传统医学、或是现代医
星形双亲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线性双亲聚合物,在光、温度、pH、离子强度和CO2等外界刺激作用下可表现出更为独特的形态转变。其中,CO2刺激响应聚合物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