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因,是先进技术的物化载体。作物新品种育成后一般要经过区域化试验、生产示范、审定、推广发展到最大面积、然后逐渐衰退直至被淘汰。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决定了品种的扩散速度、最大种植面积和经济寿命,对于新品种选育、扩散的预测与人为控制及种植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育成、并年推广面积曾上100万亩的玉米杂交种为实证,探索玉米杂交种创新扩散的客观规律、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不同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具有相同的趋势,Gaussian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玉米杂交种年种植面积随推广年份的变化过程。玉米杂交种在Gaussian曲线总体趋势下呈多种变化,有4种表现形式,一是“上升快下降缓慢”类型;二是“上升缓慢下降快”的类型;三是“多峰”类型;四是“均匀”类型。玉米杂交种的平均经济寿命为14.2年;最大种植面积因杂交种的不同而变化较大;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和年最大种植面积影响累计推广面积,年最大种植面积对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的贡献是经济寿命对其贡献的4倍;品种数与品种最大种植面积、经济寿命间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最大种植面积的关系更密切;玉米骨干杂交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57%~63.84%,骨干自交系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42%~56.60%,存在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玉米杂交种品种数逐年增加,目前增长幅度有所减少;其产量逐年增加,每个年代平均增加100kg;其生育期从中早熟到的中晚熟,因区域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其株高从中矮秆到中高秆;玉米的株型由平展型为主转为收敛型为主;其籽粒类型是马齿型为主,籽粒颜色是以黄色为主;籽粒品质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变化较大。玉米杂交种最大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品种的丰产潜力与总品种数的影响;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取决于生育期与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