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顶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及各区域国家的合作往来,是构建全面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欧亚国家共同繁荣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在于加强货物往来,我国对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寄予厚望,不断加强双边合作,开展深层次多方向的沟通,积极推进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合作协定,扫除贸易发展的障碍。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怎样?贸易潜力如何?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将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推动和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基于相关理论文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动态发展进行分析;接下来,对原始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扩展,构建具有沿线国家贸易特点的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最后,从总量和地区分类两方面,对中国同沿线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潜力进行测算与分析。基于以上三部分的分析,得出如下几条研究结论:(1)根据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沿线各国的贸易进口关税、空间距离对出口具有消极影响,导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存在向沿海区域国家集中的趋势;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还需要时间积来逐步释放。(2)根据进口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均GDP、中国进口关税、是否与中国接壤以及本国的实际汇率是影响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同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进口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不过相较于成熟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相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不久,相关效应需要时间积累才能逐步释放。(3)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测算结果分析,中国在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市场结构,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潜力。出口贸易关系的建立过于分散,缺乏重点与针对性,同时,如何针对不同的潜力潜在型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措施来深入发掘向这些国家开展出口贸易的潜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进口贸易产品结构过于集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产品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如何深入发掘从这些国家开展进口贸易的潜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