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开发涉及的产业模式日益成为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景观资源在相关产业所占的权重作为依据介入开发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景观设计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双向层面的认识,从分类解析的角度做出尝试并构建模式框架,丰富了景观规划学及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也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发展关系的联动提供全新的视角,从而对产业领域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提供的分析依据及对策建议。本研究综述了产业及产业组织的相关概念,将景观元素作为重要的因子对产业开发模式进行探究。基于业态关联程度和开发强度的视角展开相关研究,比较了几个典型产业景区的异同并分析了与景观要素相关联的产业类型及特征,通过采取访谈、调研和软件操作的具体手法实现了产业关联度量表体系的构建;关于业态开发强度的划分体系从产业特征选取、资源禀赋和案例解析三方面展开。并最终对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的业态关联与开发强度模式的耦合进行了列表归类。提出设计要则。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在景观导向型的产业空间业态关联度方面:经过6项区位条件、4项丰度条件和8项立地条件加4项个人视角评价进行综合的业态关联实证,研究得出第一产业中景观导入的因子并不占有显著优势作用,构建了农业观光游览产业发展模式;第二产业中景观要素介入使其在聚集之初即能吸引到拥有创新型技术或者较大市场潜力的企业群。景观要素的导入还体现在高新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所在城市绿地区域面积的比值有密切关联,与其性质或科技素质无关。说明景观要素因子与第二产业可以形成相互支持的共生状态;第三产业中景观的介入是由产业形成的机制决定的。应大力发展景观作为引导的先期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创建景区第三产业综合体,形成景观因子与休闲服务有机互补的伴生体系。在景观导向型的产业空间开发强度方面:构建了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开发强度级别划分表格,总结出4种开发程度渐进的模式并结合案例进行解析;此外还发现景区内自然景观资源赋存量越高,其相对应的开发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的反比关系,并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研究创建基于业态关联程度和开发强度的两种视角在产业划分模式下的关系表,从景观的介入角度把景观要素与模式分类及产业归属进行耦合,其中第1产业被分解为两大板块并衍生出14项指标、第2产业被分解为2大板块14项指标、第3产业被分解为4大板块并衍生出28项指标,结合4种开发模式,把“参照设计范例”和“必备景观要素”作为不可或缺的参评因子,从而清晰的界定出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开发模式划分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