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指标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沉默观,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保障学生话语权。课堂“积极沉默”是课堂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刻意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间歇时间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可适当弥补语言的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使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运用“积极沉默”教学策略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课堂“积极沉默”策略应用较少,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课堂“积极沉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孔子的“启发性”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以重庆万州中学的15位初中英语教师以及1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师生关于课堂“积极沉默”策略的认识、态度以及运用的现状,并对其中一名英语教师所教授的两个班级进行为期2个月的课堂观察。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初中英语教师会在课堂中运用“积极沉默”,并有超过50%的初中英语教师认可了“积极沉默”教学方法,超过30%的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积极沉默”教学方法,因此可认为“积极沉默”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调查结果也表明英语课堂的“积极沉默”策略应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课堂“积极沉默”教学方法难掌握,时机难抓以及课堂“积极沉默”程度难把握;学生存在不适应、不珍惜课堂“积极沉默”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分别提出初中英语课堂“积极沉默”运用的建议。教师主要从课堂“积极沉默”的教学方法、课堂“积极沉默”的时机以及课堂“积极沉默”的程度上提出建议;学生主体则主要是从珍惜课堂“积极沉默”时间以及积极适应教师课堂“积极沉默”策略方面分析提出建议。本研究旨在促进“积极沉默”教学方法的实践,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