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电影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1966年,再现英雄时代;1966年-1976年,表现“红色年代”;1976年-1989年,在艺术上求新变;1989年以来,在主旋律旗帜下。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变迁始终是决定长征电影兴衰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主旋律影片的长征电影,类型特征很鲜明。长征电影类型是稳定与变化的系统,它为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而进行了历次变革,战争片、苦难片(即西路军片)、“肃反片”(包括惊悚片,如《曙光》)、儿童片、歌舞片、纪录片、戏曲片等是长征电影的主要类型,也是最重要的流行公式。长征电影主题以革命为母题,以英雄主义为主脉,以成长、苦难、命运、团结等为丰富,以长征精神为指归,主题鲜明,春风化雨,成为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宣传和政治动员的有效组成部分。主题研究很有意义,今后长征电影的发展,很大程度要依赖于主题的开掘。长征电影的真正叙事者是官方政治,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变迁,官方政治要用电影影响民众,就得“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而接受者被影响的程度,还得靠官方政治的“叙事技巧”。因此,研究长征电影的叙事策略,考察政治、电影、民众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繁荣长征电影、培育先进文化都不无裨益。“政治诗意化”等叙事是常见的叙事策略。非平面化的、立体、垂直的“深度模式”叙事则是追求的理想范式。历时地看,长征电影美学风格流变其实是一个政治不断“解绑”、艺术家个性慢慢“浮出水面”、受众逐渐得到重视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审美面目比较清楚:“十七年”的“政治诗意”化,文革的“革命诗意”化,新时期的“个人化抒情”,1990年以来的“政治娱乐”化。各种风格之中,纪实风格一以贯之,政治因素越来越策略化,向通俗美学致意。长征故事在电影艺术上是永远不会止步的——银幕上的长征将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