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时代背景的冲击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区域、企业都亟需通过创新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各国政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共同行动,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更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重点突破,产业跨越式发展重要成功经验。虽然经过多年的干中学过程,我国产学研合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逐步得到深化,但如何针对国家或区域层面中不同行业的产学研主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策略的研究却略显不足。产学研的合作倾向及其绩效是创新“黑箱”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环节,是研究其行业差异特征的有效切入点。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行业因素会对产学研参与主体的合作倾向及其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中的作用机制却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本文首先通过案例研究辨识行业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并形成本文的研究假设与框架。随后通过对选定行业在2000-2012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及其获奖企业创新表现进行搜集及加工,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数据实施深入挖掘,探讨行业差异性如何影响产学研合作倾向及创新绩效。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实践中产学研合作的行业差异表现的理解,并供相关决策制订者参考、借鉴。研究发现:行业因素可细分为能力维度和互动维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对产学研及其共性技术的合作倾向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我国现阶段的传统产业产学研合作倾向更偏向于由能力维度驱动,高科技产业则由互动维度驱动。结合绩效评价特征,本文认为在此作用机制驱动下,传统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更多地是针对企业某项产品技术开发,而高科技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则因创建了行业标准而间接促进了共性技术的供给体系建设。此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三个主体的技术维度和互动维度在各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中也显现出不同的地位,因此实际中的合作方式也应根据该特征适当调整。该发现可作为对产学研合作领域中行业差异因素的深入研究的补充,并为政府根据行业差异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提供了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