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9.7%。与之相反,我国劳动收入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持续下降,在2007年时下降到最低点39.74%。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而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伴随的是我国人口在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教育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新趋势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以及人口与劳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本文从人口结构转型视角研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本文在回顾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依据克拉克要素分配理论,首先,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及教育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及人口教育结构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再次,通过构建1996-2014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以及人口教育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本文得到如下基本结论:第一,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及人口教育结构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不同人口结构通过影响劳动力供求曲线移动方向和移动幅度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方向和程度。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呈现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依次递减的特征。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在年龄、城乡以及教育结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少儿抚养比不断下降,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不断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第三,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效应,老年抚养比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正效应;以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占人口比重衡量的人口教育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正效应;以城镇化率衡量的人口城乡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第四,经济增长和以失业率衡量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均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负效应;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衡量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正效应;以资本产出比衡量的技术进步及财政支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