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肺肠相关理论,在哮喘的研究现状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生理病理关系基础上,研究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证治规律及其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数量和构成的影响。从临床数据挖掘和动物实验两方面,使该理论的阐释得到更大延伸,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1.基于临床医案探讨芍药甘草汤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以中国知网(1979年-2021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93年-2021年9月)、维普资讯数据库(1989年-2021年9月)收录的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医案,分别对芍药甘草汤的主治病种、药物用量比值、不同剂量使用频次、用药配比及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到芍药甘草汤治疗哮喘的用药配伍规律。2.芍药甘草汤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SPF级雌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0.676 mg/kg)、芍药甘草汤1:1组(6.01 g/kg)、芍药甘草汤2:1组(6.01 g/kg),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和Al(OH)3凝胶制备哮喘小鼠模型。在实验第1、8、15天,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等量造模液(OVA50μg,Al(OH)3凝胶4mg),第22-28天,正常组小鼠每天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min,其余各组小鼠每天雾化吸入1%OVA30min。在造模第15天起,雾化前30min开始灌胃,连续灌胃14天,每日1次。实验第29天取材,称量体重并脱颈处死小鼠,取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制成病理切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取小鼠结肠段内粪,对肠道菌群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和菌群分析。结果1.基于临床医案探讨芍药甘草汤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1)疾病分布情况共纳入220篇文献,116种疾病,出现频次较高的疾病依次为胃脘痛、腓肠肌痉挛、头痛、便秘、呃逆、慢性胃炎、三叉神经痛、腹痛、坐骨神经痛、痛经、支气管哮喘、面肌痉挛、颈椎病等。将其分为5种系统性疾病:①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3种;②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脘痛、便秘、腹痛、胁痛等21种;③运动系统疾病,包括腓肠肌痉挛、痹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25种;④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头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24种;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痛经、前阴不适等15种;⑥其他疾病28种。(2)药物药量及配比分布方中白芍与甘草配伍比例前三位是2:1、3:1、1:1,白芍的用量最多在21-30 g,甘草的用量最多在11-20g。(3)各系统疾病用药规律①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其中白芍11-20g,甘草1-10g,配比为2:1的使用频率较高;②消化系统疾病:白芍21-30g,甘草1-10g,以2:1的配伍次数最多;③运动系统疾病,白芍21-30g,甘草11-20g,以2:1的配伍出现最多;④神经系统疾病,白芍21-30g,甘草11-20g,配伍为2:1最多;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白芍21-30g,甘草1-10g,以3:1的配伍最多。2.芍药甘草汤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1)一般状态及哮喘典型表现自灌胃给药前即实验第1-14天,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反应迟钝、毛色黯淡无光泽、烦躁不安,并出现呼吸急促、点头式呼吸、抓耳挠腮等哮喘典型表现,经灌胃给药后即实验第15-28天,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精神较前好转,哮喘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2)体重变化在第14天(即灌胃给药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芍药甘草汤1: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甘草汤2:1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第28天(即灌胃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醋酸地塞米松组、芍药甘草汤2: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甘草汤1:1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3)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正常组小鼠结肠组织清晰,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充血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肿大淋巴结分布的情况最严重,其余各用药组炎性浸润和肿大淋巴结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减轻。(4)肠道菌群变化1)Alpha多样性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hao1指数、PD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减低(P<0.05),芍药甘草汤1:1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地塞米松组、芍药甘草汤2:1组PD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醋酸地塞米松组、芍药甘草汤2:1组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醋酸地塞米松组、芍药甘草汤2:1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升高(P<0.05),芍药甘草汤1:1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2)Beta多样性显示,样本聚类分析、PCA、PCoA、NMDS分析均显示正常组与芍药甘草汤1:1组及醋酸地塞米松组的样本距离较近,而模型组与芍药甘草汤2:1组的样本距离较近;3)门水平菌群信息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醋酸地塞米松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5);芍药甘草汤1:1组拟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5);4)属水平菌群信息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毛螺菌属丰度增加(P<0.05),罗斯氏菌属丰度增加(P<0.01),拟普雷沃菌属丰度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毛螺菌属丰度降低(P<0.05),与醋酸地塞米松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拟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罗斯氏菌属丰度增加(P<0.01),芍药甘草汤2:1组罗斯氏菌属丰度降低(P<0.01);与芍药甘草汤1:1组相比,芍药甘草汤2:1组乳杆菌属、罗斯氏菌属丰度降低(P<0.01)。结论1.基于临床医案探讨芍药甘草汤证治规律的文献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疾病的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以哮喘为主,芍药与甘草两药以2:1配伍使用最多。2.芍药甘草汤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1)芍药甘草汤可改善小鼠的典型哮喘症状及结肠组织炎症变化;(2)芍药甘草汤对肠道菌群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以及调节菌群结构进而改善或恢复体内免疫平衡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