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体质’一词已被广泛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其实质可理解为躯体特性与精神特性的统称,又可仅仅指特性、气质等。不但在社会学上广泛被使用,而且在学问上有多种含义。从100年前开始确立,到现在成为韩国代表学说之一,四象医学体质学说定立着一种其独特的体质概念。随着中医的世界化,中医与韩医的交流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时代趋势下对概念的整理以及学说的比较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通文献整理的方法对中医的体质学说和韩国的四象医学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复习对中外体质观进行历史回顾,特别是对始于内经并贯穿于中国历代的体质观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著名医学家王琦教授所提出的中医体质学说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概念、脏腑观、体质类型及其特征、辨证治疗方法与方药,宜忌养生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韩医方面,则以韩国著名医学家东武李济马先生所著《东医寿世保元》里所提出的四象医学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背景、疾病流行等角度探讨其形成原因,着重对四象医学的体质观及其相关脏腑论、特征流行、诊断、症候、方药及养生等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学说和韩医四象医学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与四象体质学说的概念的差异、生理学的差异、两学说之间心理差异、两学说之间病理学差异、体质诊断方式差异、处方及药材及两体质间养生方式等全面分析,经过对比较的综合凝练,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中韩体质学说的共同点为两者的基本理论都源于《内经》。二者都是比起疾病的治疗更注重以体质为基础的预防。中韩体质学说的最大的差异点为概念的不同。中医体质学说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内经》及历代医家的体质理论为依据,从体质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等基本原理来界定了中医体质及其相关概念。相反四象医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理论结构,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征。中医体质学说在体质学的观点上以五行为基础配属于脏腑,观察了其相生相克的作用,但四象医学把四脏看成是上下的关系。五脏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上表现为均衡的关系,但四象医学因脏腑的大小偏差表现为不均衡的关系。而且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平和质是正常体质,其余的体质是由于不均衡所产生的病理性体质,但四象医学认为四种体质没有优劣之分重在补完其各自的缺点。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体质是可变的,但四象医学认为体质是不可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