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诸多严峻的挑战,诱发了对人类自身的最大威胁——癌症。然而,由于国家与地域、人类与种族及人与人个体等差异化,即便是相同的癌症疾病,其诊疗需进行分型分类、个体(性)化治疗。为此,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宣布了“精准医学”计划。作为精准医学理想的治疗方案之靶向药物,疗效如何评测?X射线荧光CT因其结合了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和CT重建技术,可以非侵入、以图像方式呈现检测样品(靶向药物或药丸)中元素的分布和含量,在生物制药、新药筛选、药物疗效或靶向药物(丸)评测、医学诊疗等领域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常见的X射线荧光CT采用同步辐射光源(SR),其设备过于庞大、不可移动且造价十分昂贵,这极大地阻碍了X射线荧光C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采用X射线管源替换同步辐射源,不仅可以使系统成本大大地降低,而且其可移动性,使台式X射线荧光CT系统成为可能。因此,管激发X射线荧光CT系统或成像技术亦然成为研究的热门之一。 有鉴于此,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面向生物医学软组织基于高分辨 X光谱仪的能谱CT成像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31401106)、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适于小样本活体成像的多色X射线荧光CT系统仿真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5jcyjA062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多色微焦X射线荧光CT成像仿真及其重构算法研究”(项目编号CDJZR14125501)等科研课题,开展了管激发X射线荧光CT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性研究工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展了管激发X射线荧光CT成像理论、成像模拟及重建算法的研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FBP、ART及MLEM重建算法在荧光CT重建中差异;进而,研究了一种带吸收校正的OSEM-TV重建算法,可使在大角度间隔采样的情形下,不仅仍能重建出高质量X射线荧光CT图像,而且通过有序子集(OS)的迭代方式,能够加速迭代收敛。 ②研究了基于Siddon算法的管激发X射线荧光CT重建方法。针对基于线驱动模型X射线荧光CT重建计算耗时问题,将Siddon算法和X射线荧光CT重建相结合,研究了基于Siddon算法的X射线荧光CT重建方法。着眼于数值模拟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采用FBP、ART及MLEM算法,通过对由模拟方法获取的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借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③研究了笔形束管激发 X射线荧光CT重建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K-edge CT和X射线荧光CT成像方式,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K-edge CT和X射线荧光CT重建图像SNR值。借助于数值模拟成像和Monte Carlo模拟成像,研究分析了两种成像方式CNR值以及CNR值分别与元素浓度、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s,ROIs)大小(直径)的关系。 ④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多孔准直管激发 X射线荧光CT系统的成像技术原理及方法。研究分析了多孔准直成像系统模型——精确离散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成像融合FBP与MLEM算法重建图像,借以验证所述模型的可行性。分析计算了X射线荧光CT图像CNR值。搭建了基于多孔准直的管激发X射线荧光CT系统,测量了硝酸钕(Nd(NO3)3)溶液在样品中的分布,以此从实验上验证该成像系统的可行性。此外,还初步讨论了准直孔间距和深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⑤系统、深入研究了针孔准直管激发 X射线荧光CT系统成像技术原理及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针孔准直的 X射线荧光CT原理,推导了成像系统的离散模型(吸收校正)。采用数值模拟和Monte Carlo模拟,获取了GNPs的L系荧光CT投影数据,开展了基于针孔准直的L系荧光CT成像技术原理研究。采用MLEM算法,重建了加入吸收和未加入吸收校正情形下的图像,计算了CNR值。 本文既从理论、仿真研究出发,研究了管激发X射线荧光CT系统的可行性,还辅之于实际的实验研究(与清华大学工物系联合搭建了实验系统),从实验上初步验证了或佐证了管激发X射线荧光CT系统的可行性。 此外,本文开展的管激发 X射线荧光CT系统成像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了核技术、光学工程、图像处理与图像重建等相关领域,属于交叉学科范畴。目前,管激发 X射线荧光CT系统或成像技术方兴未艾,不仅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阔地应用前景,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开展管激发X射线荧光CT成像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