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施分隔的地铁换乘站换乘效率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铁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作用的逐渐增加,吸引了大量乘客选择这种高效便捷且准点率高的交通方式,以满足自身的交通需求。换乘站作为地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帮助换乘乘客转换线路的关键地点,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反映出地铁线网运输效率和换乘站设计水平。我国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水平、换乘站点的服务质量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乘客的换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现有的关于换乘效率的研究多是针对换乘设施衔接优化或换乘路径优化,对已建成的换乘站点实用性有限。因此本文重点研究适用于已建成换乘站点的换乘效率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基于效率在运营管理项目中的定义提出了乘客在地铁换乘站点换乘效率的定义。为了量化分析换乘效率,本文结合排队论模型以及换乘设施特性的影响因素给出换乘效率的具体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动态规划对换乘设施进行动态分隔的换乘效率优化模型,通过应用MATLAB软件实现换乘效率优化算法,并比对所研究的换乘流线采用优化措施前后的平均换乘时间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换乘设施分隔优化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为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换乘效率计算方法,并且提出的基于设施分隔的换乘效率优化方案,对提升现有换乘站的换乘效率有很大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点:(1)基于效率在运营管理项目中的定义对地铁换乘站内乘客的换乘效率进行定义,并依据换乘效率的定义,分析了对换乘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换乘站点内部因素包括换乘站的设计特点、换乘方式、换乘流线、换乘设施布置形式;换乘站外部因素包括线网的结构特征、列车的发车间隔。这些因素都会对乘客的换乘效率产生一定影响。(2)计算乘客的换乘效率需要对乘客的换乘时间进行计算。由于乘客在地铁站内的换乘过程在换乘设施的连接处易产生排队拥堵状况,本文根据换乘站内不同换乘设施具有不同的服务台个数,并且在高峰时段乘客的到达会产生相应的排队行为,构建了 M/M/c/K多服务台混合制排队论模型,对乘客在站内流线的换乘时间进行计算,从而方便对地铁换乘站的换乘效率进行计算研究。(3)在提出基于排队论模型的换乘时间计算方法后,得到换乘设施的服务台个数会影响乘客的换乘时间,因此要提升换乘站内的换乘效率,必须对高峰小时乘客的换乘时间进行优化。考虑到很多现有换乘站不方便进行工程上的换乘设施以及流线改造,本文建立了基于动态规划对换乘设施进行动态分隔的换乘效率优化模型及算法,通过对换乘设施进行分隔,利用动态分隔模型找到使换乘时间最小化的分隔办法并作为最优目标函数,节约乘客的实际换乘时间从而提升现有换乘站的乘客换乘效率。(4)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地铁13号线换乘地铁4号线这一换乘流线为案例进行换乘效率计算,应用MATLAB软件,实现了换乘效率的计算以及换乘效率的优化模型算法。通过计算得出每个换乘设施的最优换乘时间的分隔方法,以及采用最优分隔方法时乘客的平均换乘时间,从而可以得到整条换乘流线的换乘效率优化后的换乘时间,在早高峰时段,平均可以为每个乘客节约将近30s的换乘时间,相比于改进前的换乘效率有较大提升,从而验证了设施分隔对现有换乘站的换乘效率优化可行性,实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其他文献
学位
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用魔幻的手法表现现实主义的手法.想论证今敏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必须看到范例作品与特例作品同在的事实.今敏独特的镜头语言贯穿了他所有的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速大容量是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已有通信维度资源(偏振/幅度/相位/频率/时隙)开发殆尽初现“新容量危机”的情况下,“新维度探索”是从根本上大
学位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整个运输行业的脊柱。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铁路快速发展的先行条件。种类繁杂、数量众多的铁路信号设备组成了铁路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体现出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这对通信网络的容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光通信技术的出现给通信领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WDM技术正是在
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WOBAN)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面向“最后一英里”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融合了以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为代表的光纤接入网络具有的“宽带、高速”优点,以及以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