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学征象分析及随访预后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CT影像学征象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男22例,女10例,20-78岁,60±13岁),由手术或活检获得病理标本,均行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20例具有随访CT,(随访时间1-43月,中位随访时间4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对其初次CT图像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胸水等。制定评分表,对每一个患者的CT表现进行评分。治疗后及随访疗效评价分为两组,A组:病灶明显吸收好转,B组:病灶轻度吸收、无变化或进展、复发。采用Fisher检验,分析两组间患者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异常检查;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患者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不同征象评分和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结果】病灶主要表现为实变影(18/32,56.25%)、磨玻璃密度影(21/32,65.63%)、结节影(18/32,56.25%)、肿块(12/32,37.50%)、线条影(23/32,71.88%)。20例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中,A组:13例,病灶明显吸收,仅残留少许磨玻璃影和/或纤维灶;B组:7例,病灶轻度吸收(n=5),病灶无明显变化或进展(n=0)、病变复发(n=2)。两组间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异常检查、不同征象的评分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OP影像学表现多样,以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与患者初次影像学表现无关,但与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有关,因此需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第二部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病理对照分析研究【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对照及获取病理标本的方式,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男22例,女10例,20-78岁,60±13岁),经手术(n=10)、CT引导下穿刺活检(n=20)及支气管镜活检(n=2)获得病理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切片、染色、观察。分析相应的取标本病变处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标本病理切片光镜下表现做对照性分析。【结果】获取病理组织对应的影像学表现为实变影13例,磨玻璃影1例,实变及磨玻璃影2例,结节影5例,肿块影11例。实变影、肿块及结节影对应典型的COP的病理表现,肺泡腔及肺泡管内充满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Masson小体),部分可通过肺泡孔通向邻近肺泡腔,呈“蝴蝶征”;结节或肿块影中可出现坏死组织;磨玻璃病变对应的病理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II上皮细胞增生,个别肺泡腔内见团块状肉芽组织。【结论】COP影像学多表现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结节影、肿块影及条带状影,影像-病理对照性分析可以加深其理解。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可满足临床诊断,但获取组织块小,不能反映病灶影像特征的全貌,做影像-病理对照研究采用手术获得标本更好。第三部分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孤立肿块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研究【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孤立肿块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孤立性肿块型(d≥3cm)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0例(男8例,女2例,52-78岁,62±7岁)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经手术(n=5)、CT引导下穿刺活检(n=5)获得病理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切片、染色、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周围结构、伴随征象。【结果】10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其中7例伴少量咯血。CT可见肿块均邻近胸膜(直径3.2-6.1cm,4.2±0.7cm),病灶分布左肺上叶(4例,40%)居多;6例病灶密度不均,其中4例肿块内见空洞;4例胸膜凹陷;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光镜下均可见肺泡腔内见团块状或长条状肉芽组织,其中4例病灶间质内局灶性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通过总结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孤立肿块型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其影像可充分反映本病的病理特征,即表现出炎症特性和机化特性,再结合患者临床无明显病因,可及时正确诊断大部分孤立肿块型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