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米诺环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其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氧化氮类产物生成及自由基瀑布效应等机制来发挥作用;但米诺环素是否通过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谷氨酸(glutamate,Glu)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报道。目的应用米诺环素作用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脑梗死体积及GFAP、Glu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米诺环素对损伤后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F)、缺血-再灌注组(IR)和米诺环素干预组(M),每组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6、12、24、48h组,6、24、48h每组6只,12h组12只,6只用于石蜡切片,6只用于TTC染色。米诺环素干预组在缺血2小时再灌注时即刻给予米诺环素45mg/kg灌胃,以后每12小时追加22.5mg/kg;缺血组(IR)和假手术组(F)给予同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在缺血2小时再灌注6、12、24、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取脑。各12h组随机取6只断头取新鲜脑组织进行TTC染色观察梗死灶体积。余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断头取脑,分别取视交叉前后2mm组织,再固定12小时,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时间点GFAP、Glu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缺损症状及功能评分:正常组(N)、假手术组(F)均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米诺环素干预组(M)、缺血再灌注组(IR)大鼠清醒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侧偏瘫。米诺环素干预组(M)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低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IR),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假手术组(F)和正常组(N)均未见明显梗死灶,米诺环素干预组(M)缺血再灌注组(IR)均可见明显不显色梗死灶,米诺环素干预组(M)各时间点梗死灶体积均较缺血再灌注组(IR)相应时间点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正常组(N)、假手术组(F)脑组织细胞结构清晰,正常神经元数量多,无坏死细胞;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半暗带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缺血区淡染,组织结构疏松,高倍镜下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空泡形成,正常神经细胞几乎消失;米诺环素干预组(M)缺血半暗带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较缺血再灌注组(IR)明显增多。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GFAP、Glu阳性细胞的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IR)、米诺环素治疗组(M)梗死区可见GFAP、Glu阳性细胞的大量表达,以梗死灶周边半暗带区为主:与脑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米诺环素组(M)相应各时间点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减少,而Glu阳性细胞的表达亦较缺血组相应各时间点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米诺环素,可使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元坏死减少,提示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Glu阳性细胞的大量表达;早期给予米诺环素可下调Glu的表达,进一步下调GFAP阳性细胞的过度增殖:我们推测米诺环素可能是通过抑制Glu的合成与释放,进一步抑制了GFAP阳性细胞的过度增殖,起到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