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介绍了在国内外对椰心叶甲防治的基础上对新型杀椰心叶甲微生物一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概述以下几方面:从绿僵菌的分类及系统学研究方法、侵染机制及致病机理、微生物诱变育种、绿僵菌生产五方面阐述绿僵菌的研究概况:结合全世界椰心叶甲灾害发生的现状阐述椰心叶甲的危害、爆发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在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的研究中,阐述绿僵菌制剂剂型的确定,绿僵菌油剂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研究绿僵菌与化学农药的相容性,以求克服绿僵菌作为生物农药的弱点,并为绿僵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本文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A4为试验菌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4菌株通过紫外线(UV)照射之后,从中分离筛选到高抗多菌灵(MBC)的突变菌株。对其中部分突变菌株的抗药稳定性分析,突变菌株MA4-37在无多菌灵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它们仍然能在600μg/ml的多菌灵浓度下生长,而菌株MA4只能在5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A4-37抗多菌灵浓度提高了120倍,且抗药性稳定。同时,方差分析表明,菌株MA4与突变菌株MA4-30、MA4-34、MA4-37的几丁质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以绿僵菌MA4-37为发酵菌株,在绿僵菌液体发酵过程中,处于迅速生长期的菌丝活力最强,是接种的最佳时期。结果为28℃培养72小时的绿僵菌生长速率最高、生物量较大,是接种的最佳时期。绿僵菌MA4-37固体培养料筛选试验证明:在培养过程中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以固体培养料的30%为最佳。并筛选出A, B, C和F四个最佳配方。试验还对培养方法进行了改进,证明浅盘培养的产孢量高于袋装培养,可能和通气条件有关。同时还简化了生产方法,便于推广应用。固体培养与产孢条件优化以大米作为固相产孢基质,研究了米料厚度、氮源营养添加剂及其浓度对绿僵菌MA4-37气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含水量及活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盘中有厚度为1.5 cm固体培养基生产的孢子粉含水量最低。在大米中添加蛋白冻、硝酸钾及硝酸铵,3种氮源都能提高孢子粉产量及活孢率,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浓度试验表明,在大米中添加0.6%的KN03最有利于产。在扩大培养中,最大产粉量达42.1 mg/g,产孢数为4.2×1011个孢子/g;所获孢子粉的含孢量达1.2×1011个孢子/g,含水量仅11.2%,活孢率达98.3%。这些指标说明,用此法生产绿僵菌分生孢子粉,具有产量高、粉质优、活力强、含水量低及经济实用等优点,为合理利用库存低值陈米生产杀虫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菌药相容性试验中,研究了辛硫磷等8种蔬菜上常用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对绿僵菌菌丝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农药对绿僵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并呈直线相关。结合两者考虑Bt和灭幼脲III 2种农药可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和绿僵菌混用,混用后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