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刑法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驾驶罪”作为一项新增罪名,是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司法实践强烈需要的背景下出台的,其适用在相关法律规定还没有跟进完善的背景下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大法官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关于“醉驾并非一律入罪”的讲话在社会各界及法律人士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与讨论。为避免刑事司法打击面过宽,合理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可在《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精神指导下,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规定醉驾的“醉酒量”的幅度,给予司法机关相对合理的裁量权和通过保留原《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醉驾”行为所适用的罚款和拘留措施的做法,使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理衔接起来,避免对醉驾行为不分情节轻重、一律入罪的做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对于行为人造成他人或公共财产损失达30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无能力赔偿的,可对其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已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情况下,若按《解释》规定,对于行为性质相同的行为人,有经济赔偿能力的有可能被处予“危险驾驶罪”,而无经济赔偿能力的有可能被处予“交通肇事罪”。《解释》将有无赔偿能力作为量刑的重要因素的规定混淆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关系,会造成刑法适用的不公,有必要将“有无赔偿能力”的规定修改为“行为人积极尽力地进行赔偿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而维护刑法的适用人人平等原则,保持“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合理衔接。“危险驾驶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类的犯罪,其成立不需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性质上为抽象的危险犯。《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成立也不需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其性质上为具体的危险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驾驶行为与《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表现形式上较为相似,对二者关系的认定应从行为人的行为对公共安全是否达到了“具体的危险”这一标准来进行把握。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已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具体危险的危险驾驶行为,且行为人对具体的危险具有认识与希望或放任态度的,应该以《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其他文献
结合需求分析理论,探讨大学开设ESP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ESP教学的引入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的短中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共对121例Stanfor
一直以来,关心中小学生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学业成绩、升学率、健康和饮食的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小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本文分析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
语文是必考科目,教师注重成绩的提升而忽略学生的内在兴趣,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微课的出现打破时空的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性,激发
<正>下肢浅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主要是下肢浅表静脉出现扩张,表现为团块状或者蚓状的静脉团,严重时可能出现肢体水肿、色素沉着、湿疹或静脉性溃疡
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阐述了同理心原则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师在运用同理心原则与学生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
对国内7个生产厂家的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及胶囊进行了体外耐酸性能及溶出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各产品耐酸性能均符合规定,但溶出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T50最大相差6.1倍。空心肠溶胶囊质量对
目前在国内报业印刷厂的实际建设中,大多追求规模和形象,而忽视以生产效率为中心对厂房的整体规划,导致运营阶段出现很多问题;在园区和厂房的布局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仅凭感觉、经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生物轴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三个对照组(2/3肝部分切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