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勘探突破,成为了当前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当前的研究虽已认识到该套储层的成因为丘滩相白云岩叠合岩溶改造作用而成,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对于该套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仍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灯四段更进一步的高效开发。鉴于此,本文以现代沉积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掌握和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系统研究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型储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对灯四段岩溶作用机理和控制因素的探讨,最终明确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齐全的高石3井-高石7井区为重点解剖对象,进一步探索灯四段薄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取得成果如下(1)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灯四段储层主要发育于藻凝块云岩、格架云岩、藻叠层云岩和颗粒云岩中,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扩)残余粒间孔、格架间(溶)孔以及小尺度的溶洞系统。储层物性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体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以低孔低渗的特征。基于不同的储集相类型,最终将高磨地区灯四段储层分为针孔型、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型、蜂窝状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四类,为后文岩溶作用和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2)基于高石梯-磨溪地区丰富的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择龙王庙顶-寒武系底的印模地震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并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主沟谷和叠合斜坡四个地貌单元。通过对不同地貌单元岩溶作用强度和储层发育情况的探讨,指出叠合斜坡和主沟谷区域是最有利的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3)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完成了灯四段岩溶作用的精细研究,指出表生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最关键因素。并结合不同的识别特征,将表生期溶蚀作用进一步细分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和海岸带溶蚀作用,指出大陆型早成岩期溶蚀作用整体决定了灯四段岩溶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而海岸带溶蚀作用则起到调整和改善储层横向分布的重要作用。(4)结合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完成了灯四段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研究,并结合储能系数和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优选结果,总结了高磨地区灯四段有利储集区带判别依据,指出储能系数值≥3.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I 1区为最有利储集区带,而当3.0>储能系数≥2.0,且位于有利岩溶型储层发育区带的I2区则为次有利储集区带。(5)通过对高石3-高石7井及其邻近井区的精细解剖,最终形成了高磨地区灯四段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从岩溶古地貌出发,初步筛选有利区带;随后结合30HZ低频强振幅优势分布区明确目标范围,最终通过频率衰减特征和薄储层反演技术来确定目标靶位。通过与后期新完钻井进行成果对比,认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