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皮肤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指的是人体受到一个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皮肤表面电压改变,随即出现SSR波形。SSR可检测交感神经节后C类无髓小纤维,目前被用来评估多种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敏感性高、快捷无创、易于操作的优势。目前研究发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eP)的发病机制中,异常的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交感神经节后C类小纤维参与了多个环节。本研究对健康志愿者及NeP患者行SSR检测,目的在于:1.探究NeP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探究NeP患者是否有交感神经节后C类小纤维受损证据。3.研究不同类型NeP之间,如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之间的SSR表现是否有差异。4.为NeP的机制研究、诊治探索提供启迪。研究方法:选取21名健康志愿者和41名NeP患者(其中包括1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4例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21例其他类型NeP患者),平均年龄56-62岁,分别组成对照组、三叉神经痛组、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组、其他NeP组。记录被检者的基础信息和病史。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使用上海海神牌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电极贴于双手心和双足心,参考电极贴于双手背和双足背,地线放在左手腕处,刺激电极阴极朝向远端,放在距腕横纹约3cm处的左正中神经体表投影上,刺激强度30mA,刺激持续时间0.15ms,灵敏度0.5mV/D,随机刺激,测量起始潜伏期值和峰/峰波幅值,得到SS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SR异常判定标准:1.未引出波形;2.潜伏期>对照组均值+1倍标准差;3.波幅:小于对照组均值的1/2,或>对照组均值+1倍标准差。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对不同组间SSR表现行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得出结果。当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提示有显著差异。结果:1.对照组和三个疼痛组被检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继续比较。2.与对照组相比,三叉神经痛组SSR波幅增高,其中上肢波幅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下肢波幅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无明显延长。3.与对照组相比,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组SSR引出率较低,可引出波幅者其潜伏期延长,其中上肢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下肢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无明显减低或增高。4.与对照组相比,其他NeP组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波幅无明显减低或增高。5.四组间SSR波形引出率为:对照组(100%)=三叉神经痛组(100%)>其他NeP组(85.7%)>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组(64.3%)。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其他NeP组与对照组间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39>0.05;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组与对照组间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组与其他NeP组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39>0.05。结论:1.NeP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值得关注。2.三叉神经痛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3.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节后C类无髓小纤维受损,其中带状疱疹者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者更明显。4.交感皮肤反应可作为客观的电生理手段来评估疼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