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与翻译的有意叛逆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有意叛逆这一翻译现象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创造性,力图从全新的语用角度重新看待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翻译研究各个阶段对翻译标准、创造性叛逆及译者主体性的主要论点。传统译论将“忠实”作为评判翻译的主要标准,更多地关注原文文本及翻译技巧,忽视甚至否认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然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完全忠实的不可能和叛逆的必然性。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现代译论开始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介入,从现代阐释学、目的论、多元系统理论、解构主义等诸多角度对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肯定了译者是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翻译主体。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既是有自主意识的决策者,同时也是文化的沟通中介和改革者。第二章对此进行了论述,指出翻译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叛逆,而译者是具有创造性的叛逆者。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章介绍顺应论的基本概念。顺应论提出语言使用是一个在不同意识程度下连续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以实现顺应的过程。受其启发,本文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做出顺应的过程。而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顺应,主要就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顺应。语言的三个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能够用以解释并有助于理解创造性叛逆中体现的原则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从顺应论的四个语用研究角度,即语境顺应相关成分、结构顺应对象、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突显性对创造性叛逆中的有意叛逆进行了探讨。有意叛逆是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码转换和文化传递的情形之下所做出的成功的顺应。文化因素是最主要的语境顺应相关成分,在它的影响下译者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对结构顺应对象做出动态的选择以实现其特定的翻译目的。语境相关成分和结构顺应对象随时都在变化,这决定了顺应的动态性是整个选择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译者的目的、社会道德观念及语言意识形态使翻译中的叛逆具有高度的意识突显性。 顺应论为人们研究译者创造性和主体性提供了全新的语用角度。该理论给我们几点启发,一是译者可以按照交际的具体环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以达到其翻译目的。二是每一种翻译策略不存在孰正孰误的区别,作为顺应的手段它都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其他文献
社会用电需求的与日俱增,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用户对电力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满足社会的需
目前我国对患者知情同意权越来越重视,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并在不断完善之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在实际操作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概
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在是言必称“生态”,其实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同样需要生态的力量。$$上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由11家原创品牌代表组成的深圳“荔秀时尚
报纸
本文主要是对汉语中含有“点儿”的一些格式的研究。论文主要希望通过对本体语料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中介语语料的考察,研究这些结构的习得过程和学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迈进了新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文化繁荣,新形势下提升我国的文化话语权需
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使得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不仅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力和提升就业者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我
生活在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汲黯。鲜明反映出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在治政之策上,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且行之有效;在为臣之道上,他恪守儒家大义,忠君事主,其
怀来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怀来方言属于晋语张家口、呼和浩特片,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采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力求对怀来方言的词缀系
<正> 今年五十九岁的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是一位极负盛名的美国建筑师。他1955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67年创办纽约建筑与都市研究所,1973年起主办杂志《反对派》,一
在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转换的过程中,绝对的对等只能是一个幻想。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形式层面的转移外,语义层面上的转移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不少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